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0 道试题
1 . 秦汉以来,中国农民的主要型态是以小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其出现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哪一政策最有助于小农阶层的形成(   
A.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C.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D.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2021-04-01更新 | 32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
2019-01-30更新 | 1210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食货志》中提及董仲舒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曾说:“用……,改帝王之制,废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里省略号处应为
A.王莽改制B.商鞅之法C.吴起之法D.孝文之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是同战国社会相伴始终的一场运动,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根源。对于变法的各个国家来说,内忧外患乃至于国破家亡,直接推动着魏文侯、楚悼王、秦孝公、韩昭侯、齐威王、赵武灵王等国君先后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在“七雄”并立的形势下,实现富国强兵则成了各国有识之君的自觉意图。这场改革完成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飞跃,使命之重大,实为中外历史所少有。

——摘编自黄中业(战国社会改革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   西汉立国以来,朝野上下都热衷于对秦史进行反思,企图为新王朝寻找出万世不竭的法宝。……对商鞅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则备受关注。汉武帝当政期间,部分儒者称:“昔者,商鞅相秦,后礼让,先贪鄙,尚首功,务进取,无德序于民,而严刑罚于国,俗日坏而民滋怨,故惠王烹菹其身以谢天下。”

——摘编自王绍东《西汉盐铁会议上的“过秦”与“道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社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说明部分汉代儒者对商鞅变法评价不高的原因。
2022-01-01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公元前356年,商鞅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公元前350年,又“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表明商鞅变法
A.法度严明执行有力B.具有发展性与策略性
C.措施及时推行顺畅D.具有创新性与计划性
6 . 孝公三年,商鞅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
A.减轻政府对百姓的控制B.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C.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D.抑制贵族势力的膨胀
7 . 商鞅变法时期,实行“徕民“政策。采取优服条件招徕移民,吸引了三晋相当数量人口流入关中(下图)。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促使邻国版图面积不断缩小B.确立小农经济主导地位
C.解决秦国的粮食及兵源问题D.加强君权对社会的控制
8 . 如表是中国历史上三位著名人物的言论。其言论意在说明(     
人物言论
商鞅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王安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
A.封建势力是阻碍变法的重要因素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杰出人物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D.改革过程充满着曲折和艰辛
2023-11-18更新 | 11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国家按照军功大小封爵赐田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10 . 《分户令》是商鞅变法中一项重要举措。秦孝公三年,《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 、赋”;秦孝公十二年,商鞅重申《分户令》,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父子同居于一所房屋内属于违法行为。由此可知,《分户令》的颁布旨在
A.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B.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C.维护秦国的政治统治D.削弱分封贵族势力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