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于王安石的评价,众说纷纭。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评价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足以当之矣”;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据此可知(       
A.历史解释的主观性决定历史发展不具有客观性
B.司马光和王安石同时代所以他的观点更为可信
C.历史事实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历史学家的价值观
D.历史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生活时代背景的影响
2 . 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评论说:“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此不过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乃桑羊弘欺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岂可据以为实?”司马光在此强调了王安石变法(     
A.增加百姓的经济负担B.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
C.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D.欺瞒皇帝,削弱皇权
3 . 如表是中国历史上三位著名人物的言论。其言论意在说明(     
人物言论
商鞅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王安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
A.封建势力是阻碍变法的重要因素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杰出人物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D.改革过程充满着曲折和艰辛
2023-11-18更新 | 11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4 . 范仲淹变法时,身为副宰相,无法逾越宰相和其他执政官掌控改革大权。王安石变法首先不是颁布具体变法措施,而是设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王安石这一做法(     
A.利于新法的实施和推广B.破坏了北宋的中央集权制
C.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进D.使北宋宰相制度名存实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安石主张“摧制兼并,均济贫乏”,照顾穷人、保证平等;司马光主张“国家不与民争利”。结果,争论双方都不是“受权于民”,老百姓一方面被王安石的政策限制住了权利;司马光则给了“官品形势之家”放手聚敛的权力。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A.两人的主张根本对立不可调和B.古代民本思想的局限性
C.二者的政策主张都会激化矛盾D.政争变为党争影响恶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王安石在上书皇帝建议变法的奏章中说:“臣于财利固未尝学,然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矣。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是(     
A.治国理财以解决经费困难B.通过富国强兵打击割据势力
C.改革腐败臃肿的官僚机构D.增收赋税以聚集天下的财富
7 . “求变”“求新”中国历史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秦地处边陲,俗近西戎,“父子无别,同室而居”,“慢于礼义”,勇于私斗,缺乏公利意识。为此商鞅颁布法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禁止民众私斗,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而汉初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材料二   熙宁五年(1072),市易法规定国家针对市场上的滞销货物,按规定向商贾贷款或赊货,并收取息金和牙钱,另收相当于利息10%的“市例钱”用于市易务开支。市易务的行人和牙人在官员约束下担当货物买卖工作,“契书金银抵当”“结保贷请”。客商如愿将货物卖给市易务,由行人、牙人共同公平议价;市上暂不需要的,予“收蓄转变”待时出售;客商愿与市易务中的其他货物折合交换,予以满足。市易务为了实现多赢利,强迫商户“必买于市易”。以北宋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滞销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自身调节而消化。苏辙在《乞放市易欠钱状》中揭露,市易务白天“差人监逐”,夜晚“公行寄禁”,对欠户“得钱即放,无钱即禁,榜笞摔缚,何所不至”,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

——摘编自李方道《王安石变法:一次背离儒家核心思想的尝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态度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实施市易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某学者总结的改革成败模式。

改革类型

特征

示例

成功

模式

高效执

行模式

能够高要求的执行多项措施,重点在于凝聚主体力量并规范执行过程文景之治时内外威胁不大,皇帝主导整个变革,广纳人才并稳定同盟,最终富国安民

集中执

行模式

主导者选定某些领域集中执行某几项措施明成祖夺权后急于稳固根基,集中力量疏通大运河、编撰大典及控制诸侯,最终开拓了边疆又稳定了国家

失败

模式

弱执行

模式

主导者难以贯彻高执行要求,无论是少措施的小变革,或是多措施的大变革,都未能实现原目标清末“新政”涉及教育、实业等多方面内容,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执行官员素质低下等原因,最终失败

强创新

模式

变革多项措施又加大创新力度由于存在派系斗争,王安石遭到重重阻挠,虽然同盟力量不足,但他还是决定大刀阔斧,开创青苗法、免役法等多项制度

——摘编自潘玲珑《中国历代改革的成与败因素探源》


根据以上材料,就材料的部分或者整体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历史是一门研究性很强的学科,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历史研究的能力。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研究商鞅,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写一篇题为“商鞅与他的治国之道”的小论文,收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二 既注意于一事项,则凡与此事项同类者或相关系者,皆罗列比较以研究之;比较研究的结果,立出自己一种意见。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三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哪则材料可信度最高?______(请写编号)请说出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所阐述的历史研究方法。请运用材料二梁启超所述的研究方法,分析材料三中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
2023-08-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10 . 《宋神宗实录》初编于哲宗元祐年间,书中大量采用了司马光《日记》;绍圣年间哲宗亲政,又以王安石《日录》为依据重新编修;南宋高宗绍兴初年,又因所谓神宗末年的“宜仁谤史”涉及孟太后及高宗继位正当性的书写问题,再次重修。这种现象表明(     
A.实录作为信史记述非常审慎B.历史叙述随研究深入更完善
C.历史记述受政治因素的影响D.原始史料能准确地再现历史
2023-08-18更新 | 1169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