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梁启超评价古代某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时称,“□□与市易二法皆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市易则商业银行之性质也”。材料中“□□”指代的措施为(     
A.两税法B.青苗法C.保甲法D.均输法
2024-02-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司马光记载:“(宋)市易司法,听人赊贷县官货财,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无抵当者,三人相保则给之。皆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一。”这一规定(     
A.利于规范市场金融秩序B.表明经济法规臻于完善
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3 .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廷(     
A.政策受到边防影响B.强化权力的制衡
C.对改革未形成共识D.重视前朝的经验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高宗即位之初,将亡国罪责由蔡京上潮至王安石,但是宋高宗与靖康时期反对王安石新法的士大夫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尽相同。士大夫们反对王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已者取,异已者黜”。而高宗以为,王安石变法轻启边衅,导致蔡京、童贯连年攻打西夏、吐蕃,而后又与女真人订立海上之盟谋取燕云,彻底变乱了祖宗确立的和戎之法,最终导致靖康之难。

南宋理学家对王安石子以激烈的批判,他们指斥王安石新学为异端邪说,一是王安石新学“于学不正、杂糅佛道”或“学本出于刑名度数”;二是把王安石新学作为变乱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国的思想理论根源。宋理宗在淳祜元年(1241年)下诏,撤销王安石的官学地位,代之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五人从祀孔庙,从而将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从儒家正统系列中排斥出来。

——摘编自李华瑞《为王安石及其变法正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靖康时期士大夫、宋高宗以及南宋理学家丑化王安石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性质与作用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唐末到北宋初五十多年时间里,教育逐渐衰退。学校教育流于形式,从中央到地方,没有完备的教育体系。宋初荫补之制度充斥朝野。只要一族有显赫之人,即可显耀整个家族。从文献记载看,仁宗以前,州县兴学寥寥无几,到庆历时不仅诏令全国州县兴学,且规定各州“选部属官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充任。北宋基本上形成了以国子监为主导、以中央太学为主体、诸多专科学校及地方学校配套的全国多层次官学系统。庆历改革主要是变原来先诗赋后策论为先策论后诗赋。熙丰改革时规定,诗赋及明经诸科罢而不用,专以经义策论试士。在太学内采用三舍法的升级制度,打破了科举对选士的垄断。著名的《春秋》大师孙复就是范仲淹一手栽培,同时又作为兴学时的名师被朝廷召到太学讲学;大思想家张载、石介也是在兴学之下成长起来的。熙宁八年颁发王安石撰的《三经新义》作为取士之准绳。三次兴学为解决宋初养士取士制度弊端进行了不少合理的改革,但结果并无多大逊色。

——摘编自金仁经《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1912年1月5日,学贯中西、刚从德国留学归国不久的蔡元培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任民国教育总长后,对教育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将培养少数官吏的教育改为以广大人民为施教对象的国民教育。为实施国民教育,废止了中小学读经讲经课,同时加强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国文、算数、历史、地理、理化等科目。蔡元培提出“国民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主张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代替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封建教育宗旨,同时强调五育不可偏废。民国成立后颁布的癸丑学制明确宣布教育为男女共享的权利与义务,女学不别立系统,与男子同。但因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很多仅停留在形式上。

——摘编自张延华《蔡元培与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三次兴学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其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蔡元培兴学教育改革的内容。并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北宋兴学与蔡元培教育改革成效有限的共同原因。
2023-07-17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对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南宋以后的学者多将他看作“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近代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20世纪50—70年代,史学界普遍接受列宁的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进入80年代以后“抑王扬马”的观点又流行一时。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跌宕起伏、毁誉不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900多年的“社会气候”下列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南宋学者因距离变法的时间最近,故理解最为准确
B.近代学者因可供研究的资料较多,故观点更为合理
C.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会受到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
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023-06-01更新 | 516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3·河南开封·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禄胥吏”是“熙宁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仓法关联配套,在加俸养廉的同时,对贪渎的行为进行打击控制。在神宗朝之前,胥吏中多数毫无俸禄可言。王安石指出,在旧的财政体系中,大量管理成本和注意力被用于“生事以取赂养吏人”,这样不但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产生大量无益全局,却方便胥吏从中牟利的事务,使信息壅蔽、事项丛脞,反而妨碍机务。另一方面,又会出现“近则太详,远则太略”的弊端,因为远事无利可图,而近事却方便套取贿赂。决定对仓库管理及诸司吏员公人增加薪俸,而约之以严刑峻法:“乞取有少多,致罪当有轻重。今一钱以上,论以一法,恐未善。又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宜岁增至一万八千九百缗。在京应千仓界人如因仓事取受粮纲及请人钱物,并诸司公人取受应千仓界并粮纲钱物总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其过致并与者,减首罪二等。若许赃未受,其取与过致人,各减本罪一等。已上人,仍亦许陈首免罪、给赏。”

——摘编自雷博俞菁慧《北宋熙丰时期养育与约束并重的吏治体系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意义。
2022-07-12更新 | 759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1-全国卷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中期,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侯,加大“养兵”。神宗即位之后,“忿流弊之积委,闭财力之伤耗,览政之初,为强兵富国之计”,决定改革。当时各州、府,除了征收正常田赋外,还有以“贡品”名义征收的各种物资,都由各民户分担。不论年成丰歉,也不问京城各种物资的供需情况,各仓库的库存情况,都不能轻易更换或减少,要按规定运送到京城进贡。当年成差时,百姓只得高价购买以上供。当库存多时,府库多余物资只得出售,而大商人又乘机操纵市场,官府和上贡的民户都深受其害。为解决这一弊端,王安石推行“均输法”,根据当地每年应当上供的数目、首都每年的用度及库存物资的数量之间的综合关系,本着“徙责就贱、用近易远”(就贱、就近)的原则进行购买,以“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实施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摘编自陈振《宋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均输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均输法改革的作用。
9 . 王安石在《上五事札子》中指出,“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伸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今一旦变之,使行什伍相维,邻里相属,察奸而显诸仁,宿兵而藏诸用”。这一论断旨在
A.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B.宣扬法家思想C.抨击反对派的保守性D.强调以民为本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摈忠直,躁迫强决,使天下之人嚣然表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好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点?此天下之公言也。”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以不世之杰,而蒙天下之垢,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伦威尔,而在吾国荆公。”……“荆公之时,国家全盛,熙河之捷,扩地数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未有者。

——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对王安石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