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真宗时下令“京畿诸洲筑河堤,颇妨农业,自今发邻州卒代之”;宋神宗时曾主张大规模裁撤募兵的王安石亦言道“供役不足……即稍费厢军(注:社会上“无地饥民”等组成的非战斗兵种),不为害也”。据此可知,厢军代役(     
A.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现象B.一定程度上推动劳动力的解放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集权D.大大降低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2 . 【改革上的改革】

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改革。这些改革的动因大都是为了化解和克服当时的社会矛盾,但在化解原有矛盾的过程中,又常常产生革新与守旧之间新的矛盾。能否克服改革阻力,将改革顺利推行下去,关系改革成败,进而关系社会能否稳定发展。

改革通常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上的一些改革,受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只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单项改革。这种单项制度的改变可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取得一些效果,但对于克服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往往效果不佳。改革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往往比较复杂,又受到经济社会条件制约,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而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行。在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保证中央权威,做到中央令行禁止,是改革成功、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摘自白钢《科学总结历史上的改革经验》


请以“改革的成与败”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1-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范仲淹《上执政书》:“今国家有劝农之名,无劝农之实。每于春首,则移文于郡,郡移文于县,县移文于乡;乡矫报于县,县矫报于郡,郡矫报于使。利害不察,上下相蒙。”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A.政府注重发展农业B.对吏治的整顿势在必行
C.政令传递复杂繁琐D.中央对地方控制很严格
4 .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当时北方民族政权的担忧:“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在这一压力下,宋神宗(     
A.任用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B.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C.接受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D.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纸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神宗实录》初编于哲宗元祐年间,书中大量采用了司马光《日记》;绍圣年间哲宗亲政,又以王安石《日录》为依据重新编修;南宋高宗绍兴初年,又因所谓神宗末年的“宜仁谤史”涉及孟太后及高宗继位正当性的书写问题,再次重修。这种现象表明(     
A.实录作为信史记述非常审慎B.历史叙述随研究深入更完善
C.历史记述受政治因素的影响D.原始史料能准确地再现历史
2023-08-18更新 | 1169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6 . 宋仁宗在位时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
7 . 司马光从《汉武故事》和《赵飞燕外传》这样的小说家言中择取材料,经过苦心编排,塑造出汉武帝晚年迁善改过的历史形象。由此可见,司马光历史编撰的目的是(     
A.巩固儒学,捍卫道统B.以古喻今,服务政治
C.辨析真伪,尊重史实D.以史为鉴,推动变法
2023-01-12更新 | 27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
A.托古改制的策略B.恢复周制的意志
C.尊崇儒学的思想D.继承传统的决心
2021-05-05更新 | 1016次组卷 | 35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荣怀学校高复部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上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宋神宗与宰相文彦博的这一段对话表明了
A.皇权空前加强B.改革遭到官僚和百姓的共同抵制
C.皇权与官僚的利益冲突D.皇权与官僚阶层的依存关系
10 . 王安石认为财政困难的症结不在于官吏之多和傣禄之厚,理财应“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以此为指导,他在改革中
A.大幅缩减官员俸禄B.集中力量整顿吏治
C.拨款从事商业经营D.废除原有的募兵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