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2 道试题
1 .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着属于各自时代的精神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无锡4位乡村秀才的科名之路与废科举后的境遇

丁鹏振16岁负笈入城,19岁中县试;废科举后肄业于南菁书院,时同窗都留学日本,其因家庭因素遂在小学任教员、校长以及乡议会议长等职。
蒋标少时研求数理化等新学。后风气渐开,以算学、汽学两科中生员。废科举前任高小算学教习、小学校长,后任荣巷女学教员。入民国,以经商为主。
俞霖23岁中生员,后设馆授徒为业;1905年肄业于南菁高等学堂,归乡设改良私塾。入民国,任乡董、县立实业学校教员。
俞家振21岁中生员,1907年肄业于江湾蚕桑学校、苏州政法学堂,任无锡自治筹备参议员。入民国,任县议事会议员、省立育蚕试验分所所长、县公署第四科科长等职。

——据《锡金游庠同人自述汇刊》整理


根据材料,概括科举制废除后中国江南乡村士子的择业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2021-11-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化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晚清选官制度变革
时间事件
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书院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1904年清政府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于官阶”。
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举考试,数以百万计的童生士子拥进新式学堂去寻觅新的出路。

A.致使近代教育体制转型完成B.体现“中体西用”的教育理念
C.促使旧式教育退出历史舞台D.推动了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晚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废立

材料一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材料二   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废除科举制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为什么主张“复科举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9年,有人这样评价政府所办的新式学堂,“此校设立时,亦尝贴广告于通衢,招人就学。……则择其家有子弟而其力又足使之就学者,亲往敦劝,许以不收学费。然犹应者十一,拒者十之九也”。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体西用的思想根深蒂固B.科举制度的废除已成定局
C.时人对新体制的不信任D.教育的近代化转型艰难
2021-11-03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5 . 1905年,京师大学堂举办第一次运动会,其《告来宾文》解释运动会的宗旨说道:“窃谓世界文明事业皆刚强体魄之所造成也。吾国文事彪炳,而武力渐趋于薄弱,陵夷以至今日为宽海风涛之所冲激,士大夫之担学事者,乃知非重体育不足以挽积弱而图自存。……开运动会,使学生等渐知尚武,渐能耐劳。”由此可见,京师大学堂体育教育意在
A.促使学生素质均衡发展B.全面接轨西方教育体制
C.提高国民素质以振国威D.培养吃苦耐劳优秀品质
2021-11-02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4年,清廷司法改革机构——修订法律馆正式开张,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对现行法律进行全面清理,对未来可能需要的法律法案进行了系统规划,其总体精神是参照日本的法律建构重新规范中国的法律制度。据此可知
A.修订法律是清廷的权宜之计B.清廷司法改革受日本政府裹挟
C.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由此启动D.原有法律体系不适应社会发展
2021-11-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政府在1901年颁布上谕,命自第二年起在乡试会试中废止八股文,首场改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第二场改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第三场改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由此可见清政府
A.强化了对知识分子的控制B.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C.尝试适应政治近代化潮流D.培养了一些政治实用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是中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其中设有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和艺徒学堂。这表明
A.清政府完成了教育近代化改革B.清政府力图顺应了近代工业化的潮流
C.清政府放弃了对儒学传统的坚守D.清政府忽视基础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3年成立的清廷商部先后颁布了《商人通律》9条,《公司律》131条,以及《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破产律》《铁路简明章程》《矿务暂行章程》和《试办银行章程》等。这些法令条例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B.列强强化对中国的控制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民主革命运动持续高涨
10 .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着属于各自时代的精神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锡4位乡村秀才的科名之路与废科举后的境遇

丁鹏振16岁负笈入城,19岁中县试;废科举后肄业于南菁书院,时同窗都留学日本,其因家庭因素遂在小学任教员、以及乡议会议长等职。
蒋标少时研求数理化等新学。后风气渐开,以算学、汽学两科中生员。废科举前任高小算学教习、小学校长,后任荣巷女学教员。入民国,以经商为主。
俞霖23岁中生员,后设馆授徒为业;1905年肆业于南菁高等学堂,归乡设改良私塾。入民国,任乡董、县立实业学校教员。
俞家振21岁中生员,1907年肄业于江湾蚕桑学校、苏州政法学堂,任无锡自治筹备参议员。入民国,任县议事会议员、省立育蚕试验分所所长、县公署第四科科长等职。

——据蒋标等《锡金游卓同人自述汇刊》整理

材料二   1949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教育应着重为工农大众服务。19515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提出“用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育人民,是我们党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任务”。19519月,周恩来向参加京津两市高校教师学习会的3000余名教师作了专题报告,要求知识分子“从民族立场进一步到人民立场、更进一步到工人阶级立场”,要为人民服务。195110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全会上特别指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废除后中国江南乡村士子的择业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培养知识分子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培养产生的重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