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东,发出布告称:“大皇帝待遇外人,恩泽深厚,外人当遵守中国法令,与本国同。若以鸦片之故,致通商全行停止,则茶及大黄等需要之物,亦准照旧贸易”。据此可知,林则徐(     
A.主张废除闭关锁国的政策B.筹划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C.具有一定的国家主权意识D.师夷长技以解决鸦片问题
2 .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A.打开中国市场B.掠夺中国劳动力
C.向中国大量投资D.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022-03-17更新 | 323次组卷 | 63卷引用:山西省沁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
2021-11-22更新 | 496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2021-07-24更新 | 743次组卷 | 94卷引用: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茅海建在谈到鸦片战争时说道:人们在体会现实时“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这主要说明鸦片战争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B.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C.中外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D.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
6 . 鸦片战争后,出于策略需要,领事裁判权这项侵略要求在英国对华总战略中并未列入首要的解决目标。但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于是有了“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的条文。这一事件表明清政府
A.没有突破闭关锁国束缚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积极主动融入近代外交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7 . 下表是英国对福建的贸易额变化表(部分),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签订了
时间贸易额
1842年96多万镑
1843年146多万镑
1852年250多万镑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0-05-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统计资料显示,中英鸦片战争期间,英国的军事投款并没有增加:1840年为1380万英镑,1841年为1240万英镑,1842年为1440万英镑。然而,4000多英军轻而易举地击败了10余万中国军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统计资料明显不符合史实B.英国政府不重视战争的投入
C.历史叙述的主观色彩浓厚D.中英两国军事发展存在差异
2020-03-1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0届高三3月在线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劄(同“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申明
A.冲击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B.使中国丧失部分政治主权
C.表明西方以平等对待中国D.体现英国自由贸易的要求
10 .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主编)记述到:“清朝也给予英国和美国‘治外法权’,意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清政府给予英、美等国的这一特权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
D.使馆驻兵权
2019-11-04更新 | 51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