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研究发现,关于鸦片战争后的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至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且因“香港在割让以前毫无商业的或国防的重要”,故“时人反对割地,不是反对割香港”。这反映出当时的人们(     
A.固守传统外交政策B.积极履行国际公法
C.国家主权意识淡漠D.践诺条约相关规定
2 .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的理由”是(     
A.统治的腐朽和无能B.清政府军事技术的落后
C.英国的坚船利炮,实力强大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西方国家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强制其改变自身的运行轨道,中国以此为契机被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走上近代历史舞台;西方国家近代历史的开端,是以16世纪中期后在其社会内部逐步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推动下的社会变革的成功为契机的。由于中西近代史开端的契机不同,发展的途径不同,带来了中西双方近代乃至现代的明显差距。

——摘编自田海蓝《中西近代史开端的不同契机》


围绕材料,结合中西方近代史的具体史实提出一个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3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早期通商口岸成为中国土货与洋货的转运之地,它们内引外联是国外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国内经济的标杆,海外土货市场之行情、洋货在中国市场行销之状况,都能通过通商口岸表现出来。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主要属于外向型经济B.经济具有较强依附性
C.传统贸易已彻底解体D.新型转口贸易已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林则徐抵粤主持禁烟运动初期向道光帝慎重建议:对外商采取“免治既往之罪,奖其悔惧之心”的政策,分化敌方,以保障禁烟运动的胜利。他称之为“鸦片必要清源,而边衅亦不容轻启,是以兼筹并顾”。这表明林则徐(     
A.对敌我实力了解不清B.主张学习西方以抵御外侮
C.注重外交斗争的策略D.力促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6 . 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上述是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这场战争(     
A.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B.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D.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 .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B.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C.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D.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2023-05-19更新 | 503次组卷 | 3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后,浙江南浔“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而上海松江地区却因“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这些现象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B.西方对华倾销工艺品
C.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创新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023-05-14更新 | 293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统练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城市由传统城市的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使得中国城市在近代化过程中具有其自身的一系列特点:开埠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拉开了帷幕;“因商而兴”是中国城市向近代化发展的基础,由开埠通商而产生的巨大商业力量,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中的新动力,商业功能日益成为近代城市的主要功能;由于兴办近代企业,使城市发展有了独立的经济保障和经济依托,从而加快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步伐。

——摘编自侯蕊玲《论中国近代城市产生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材料二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一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具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一个世纪以前的改革者所梦寐以求的城市,现在如此完整地沐浴在一种进步的神采当中,甚至城市的下水道,也在特殊设计的观光车中,向游人开放。

——摘编自(美)巴里·伯格多尔著,周玉鹏译《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

材料三   本次规划重点在于描绘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共同蓝图,以及各城市携手共进的路径举措。规划提出以下举措:共同塑造全球领先的创新共同体,打造全球领先的知识集群和高端制造集群,让都市圈成为全球最具创新影响力和经济活力的地区;……共同传承与彰显江南文化,共享高品质的服务,让人们拥有诗意的栖居环境。

——摘编自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城市特点并分析巴黎城市建设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2023-04-11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晚清中国与列强签订了许多通商条约。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清政府开始注重条约的研究,官方组织力最对中外条约进行了分类编撰,如1877年裴辅通志局编纂的《通商各国条约类编》、1882年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各围条约》、1886年徐宗亮等编纂的《通商约章类纂》等;上述成果反映了(     
A.政府注重规范通商管理B.国家主权得到有力维护
C.列强经济侵略不断加深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