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有西方学者认为“因为傲慢的清政府不肯在相互平等基础上与英国建立贸易关系,拒绝平等交往,故只有让英国来承担终结中国排外政策之使命。”该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B.指出了清朝士大夫阶层的傲慢与无知
C.抹杀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D.旨在说中英不平等贸易责任方在英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7年,清政府撤销其他口岸,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当时关税税率大体为进口税率16%,出口税率4%。1842年,《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商交纳进口、出口货税的标准须与英人“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材料二   争取关税自主、收回关税主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内容。1923年,广州政府拟收回海关用人管理权,英人因此派兵占领海关,中共中央号召各区及地方同志召集全体紧急会议,筹备联络各团体发起剧烈的排斥英货运动。1924年,恽代英撰文指出:“我们现有的关税制度,正是国际资本主义征服中国最重要的武器。”邓中夏也撰文指出:“欲救中国,必先收回关税主权。”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发动和精心组织下,北京3O多个团体召开关税自主国民示威运动大会。

——摘编自董振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关税自主活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关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关税自主而进行的努力,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3 .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中,……并不断地受其影响。”中国被迫开始打破闭关自守是
A.洋务运动之后B.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2021-02-0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坐落在南京下关区静海寺的警世钟造型,沉稳端庄,色泽古朴,主体高度为1.842米。与这一警世钟相关的历史事件
A.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B.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后,马嘎尔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

材料二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10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

——马克思于1853年所著《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三   “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便知道从前的弓箭刀戟,不能够和外国的洋枪大炮相抵抗,便明白欧美的新文明,的确是比中国的旧文明好得多……中国一般有思想的人,便知道要中国强盛,要中国能够昭雪北京城下之盟的那种大耻辱,事事非仿效外国不可。不但是物质科学要学外国,就是一切政治社会上的事,都要学外国……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这是中国政治思想上一个最大的变动”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嘎尔尼访华时英国正经历着怎样的经济巨变?并说明马嘎尔尼访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分析“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后中国社会性质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惊心动魄的革命”指什么?并概括材料认为导致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者在向“文明世界”学习时提出了什么新方案,并分析该方案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进行了怎样的努力?其主张集中体现在什么法律文献中?具体仿效了哪些国家的政体?其民主政体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三段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革命任务?体现怎样的时代主题?
2021-01-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这一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这一战争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B.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C.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改变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
7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2020-11-22更新 | 241次组卷 | 4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初期,英军攻占浙江定海,陈兵天津白河口。道光帝为了表明中国的“大公至正”,同意英国照会要求其“昭雪伸冤”,另派钦差大臣赴粤“秉公查办”,“代伸冤抑”,重治林则徐的“罪责”。这说明道光帝(  )
A.运用近代外交手段解决争端B.力图有尊严地结束战争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D.出卖国家主权以求和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边防、海防建设历史悠久。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两千石头,丞一人,司马、侯千人个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材料三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据中国日报网2014年9月17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防亦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的意义。
10 . 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0-08-25更新 | 98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