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面是1868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图。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     

A.实业救国成效初显B.传统商业仍具有市场的竞争优势
C.传统经济的顽固性D.清廷通过自救运动延续了其统治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在古今中西思想的交织激荡下,传统中国开启了其近代转型。这一进程既包括政治、社会、经济形态的剧烈嬗变,亦包含文化、思想的断裂、重构与转型。在文化转型过程中,中西新旧之争是其中的核心命题,它一方面直接关系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更关乎如何突破厚古薄今、中西体用等二元观念,将中西新旧之争转化为继承与创新,并在整理和重估传统的基础上,会通融合世界各国家各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份,创造新的文化。

——第九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资料

围绕“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5-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3 .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丛报》随即刊载文章,展现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西人依约深入内陆地区,地理空间的拓展相应地推动了史地研究范围的扩大。西方人士的这些行为(     
A.服务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开启了域外对中国史地的研究D.有利于开阔国人的世界视野
4 . 19 世纪60至80年代,武汉成为“世界茶叶港”   通过便捷的水路运输,汉口直通长江流域几个重要红茶产区、包括两湖茶区,以祁门为中心的皖南茶区,以宁乡为中心的江西北部茶区这一现象(     
A.缘于长江沿岸通商口岸的开放B.延续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列强的侵略意图已经实现D.体现出对外贸易的逆差地位
2024-03-28更新 | 394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3月,《小丑》杂志上发表了米勒的一幅讽刺漫画《欧洲与中国》(如下图),这幅漫画代表了当时西方舆论界和外交界多数人对中欧关系的认识。漫画中,一位年轻的保姆,象征着欧洲,笑容高傲,摇晃着摇篮。一个婴儿——中国人,被紧紧包裹着,襁褓上写着“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等。保姆说道:“只要系统地进行教育,总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并强调了“教育者”的行动重点。

——李牧群译《严肃的幽默;漫画中的历史与世界》(俄文翻译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19世纪末多数欧洲人对中欧关系的认知,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6 . 19世纪70年代,清朝政府内部的一班御史文官和翰林学士,标榜风节,“严义利之分”,内恤民愿,外争国权,以经世匡时为己任,屡上封事,弹劾大臣,一时遂有“清流党”之称。“清流党”(     
A.并不全面否定洋务事业B.在当时清廷中居主导地位
C.主导了清廷的内政外交D.遏制了晚清王朝吏治的腐败
7 . 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2022-07-14更新 | 4449次组卷 | 3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1854年至1860年间,清政府设置了上海、广州、汕头3处海关;1861年至1895年间增设了福州、汉口、温州、芜湖(安徽辖地)蒙自(云南辖地)等12处海关;1895年后又增设了沙市(湖北辖地)长沙、哈尔滨等15处海关。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保护B.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关税缓解了政府财政紧张D.西方列强侵略不断深入
9 . 1861年,奕䜣向咸丰帝提出在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对外交涉事务。咸丰帝虽然批准了这个建议,但有意加上“通商”两个字,设立的是“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以确保天朝与外夷之别。奕䜣随后坚决上奏,力求去掉“通商”二字,以求兼顾外洋政治等诸多事务。这反映了当时
A.天朝体系已走向崩溃B.变局下的新旧思想冲突
C.中国人固守夷夏之别D.中体西用是思想的主流
2021-04-13更新 | 660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下列关于香港的材料

年份主要事件
1841年1月英国武装占领香港岛
1841年5月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未果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
1860年3月英国强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1860年10月英国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九龙丰岛南端的九龙司
1898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租期99年
1919年1月顾维钧等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指出英国在香港“无继续存在之充分理由”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上,中双方就新界问题进行了一次交锋,但英国则以“防御需要”为由,坚不退还
1942年11月国民政府提出了一份《中英新约修订草案》,明确要求废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后国民政府作出了让步,“中国政府保留日后重新提请讨论此问题之权”
1945年8月在美英的压力下,国民政府重申:“中国不会派军队去香港接受日本投降,以免引起盟军误解。”英国重占香港

——摘编自人民网《香港问题的由来》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关于香港问题形成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