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4—1964年,随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新中国在外交上采取积极主动和灵活的外交态度。这期间,中国取得的外交成果包括(     
①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③中法建交实现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4-11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先秦“德”观念的发展可以大致看出这样一个线索∶在原始时代后期起,“德”意即由天和先祖所赐而“得”;后人传周文王的美德,除膺受天命外,还指文王采取的一系列惠保小民、勤政节俭、与民同乐、孝敬、恭祭先祖的政策与措施,最终得以使“小邦周”战胜“大邦殷”,“修建明德,以藩屏周”“周之制度典礼乃道德之器械”;直到孟子提出“四端”之说,人所拥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使个体成为责任的担负者,不再是由神灵,也不再是宗族之类的集体完成。中国古代思想中“德”的观念从天命层面、制度层面深入到内心,没有走向如同基督教、佛教那样通过偶像膜拜方式表现出信仰,而主要是关注人的自身能力的认识与开发,寻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平衡。在“德”由迷惑到明确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深切地感觉到古代人类精神觉醒的前进步伐。

——晁福林《先秦时期“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先秦时期“德”观念的发展进行解读。

《新民说》是梁启超在20世纪初用“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在《新民丛报》上的二十篇政论文章。梁启超申明“本报取《大学》新民之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为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

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惟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而欲实行民族主义于中国,舍新民未由;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我同胞能数千年立国于亚洲大陆,必其所具特质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异于群族者,吾人当保存之而勿失坠也;故吾所谓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以求伍于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纸者流,谓仅抱此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


(2)梁启超认为“新民”应具有哪些品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对外文化交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价值追求,求同存异、讲信修睦的和谐心态,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同舟共济、独木不成林的合作思想,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人格品行,为中国外交奠定了文化基石。“文化外交”中有着国家整体对外战略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更有战略、政策和实践的创新。有学者将70年的外交历程划分为“文化先行、外交殿后”“全面开放、全面参与”“提质升级、合作共赢”三个历史阶段,目前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3)结合材料,在上述三个阶段中各选取恰当一例,说明中华文明之精髓在中国外交实践中是怎样得到创新性运用的。
2022-11-0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且日益融入世界潮流之中。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表述,准确的是
①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③中国的“乒乓外交”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
④新时期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 .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睦的周边关系,保障中国的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这些“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包括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且成为当今世界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一边倒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互利互惠
2019-09-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当中美两国认同“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时,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共同
A.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执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C.秉承“求同存异”的理念
D.践行独立自主“不结盟”宗旨
7 .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实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中印总理联合声明》)这里的“它”是(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另起炉灶”政策
2016-11-27更新 | 7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