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经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系列战败之后,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中国外交必须坚持传统价值人与人的交往,国与国的交往,谁都不喜欢对方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更好体现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诚信正义、立己达人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外交的胸怀和气度,给国际关系带来新风范、注入正能量。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3日

材料三   “中国梦外交”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战线上的体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线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国内实力增强、政治文化进步的成果,是引领当下和未来中国走向世界的智慧。它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格局,中国外交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伴舞向领舞跨进。

——刘德林《“中国梦外交”的格局与智慧》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坚持传统价值”“崇尚和谐”而提出的外交原则;并指出在该原则指导下,新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梦外交”在中共十八大后“向领舞跨进”的具体表现。
2023-10-0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 60 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3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
时间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4 . 为了积极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1953 年12月底,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指出:“两个大国之.....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材料中“这些原则”是
A.“一边倒”的方针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4年,中、法两国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中法建交
A.得益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消除了意识形态对立
C.以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前提D.结束了两极对峙格局
6 .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C.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D.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7 .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为了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非军事区的缓冲地带,以及对亚洲国家增信释疑、改善周边环境以维护国家主权、中国政府在朝鲜停战后
A.积极发起了不结盟运动B.与美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
C.率先改善与日本的关系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 . 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该外交原则的提出
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C.推断中苏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
9 .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并特别指出:“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大舞台
B.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
C.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D.积极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2019-09-08更新 | 541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2018-06-10更新 | 5102次组卷 | 89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