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B.以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关系与前提
C.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D.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并极具包容性
2 .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等国家多次以“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全世界,特别在亚太地区煽动反华,指责中国“输出革命”。对此中国政府做出的有力回应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以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D.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2022-08-03更新 | 361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   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l9722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阐述新中国初期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联合公报》的内容及其发表的历史意义。
2022-04-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著名党史专家何沁评价某外交主张时说:“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限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不仅如此,在纷繁芜杂的当今世界,它依然焕发着蓬勃生机。”该主张是
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不结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
时间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6 . 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经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二战临近结束,美国同苏联的意识形态冲突日益显露。战后,美国有着明确的意识形态目标,霍普金斯表述过这一目标:“努力利用我们的外交力量,推进和鼓励民主政权在全世界建立。我们不应当害怕向世界表明我们的立场,即要求世界上的人民都享有建立一个真正民选政府的权利。”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中国外交必须坚持传统价值人与人的交往,国与国的交往,谁都不喜欢对方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更好体现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诚信正义、立己达人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外交的胸怀和气度,给国际关系带来新风范、注入正能量。

——《人民日报》2014123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面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新中国做出了哪一决定?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坚持传统价值”、“崇尚和谐”而提出的外交原则,并概述在该原则指导下,新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及其贡献(注意:会议及贡献写2个)。
2021-05-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
2021-02-02更新 | 405次组卷 | 47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8 . 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而发展国家间关系,并主动创建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转变始于
A.“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采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70年代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D.邓小平不结盟政策的制定
9 .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据此可知,新中国
A.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B.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突破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束缚D.调整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10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一改晚清以来的屈辱外交局面,取得了重要外交成就。其中于1953年新中国提出的并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方针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不结盟运动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