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五计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涌现出无数典型和英雄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在收集到的下列两件历史资料(图1和图2)中,哪一件更能印证活动主题,请说明理由。

图1 王进喜跳入泥浆池控制井喷

(1960年)

图2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中国人民邮政发行

(1972年)


(2)为更深入的进行探究,收集到如下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评估与说明。
序号类别内容
日记王进喜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上只能记差距。”
书籍《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湖北人民出版社,1972年。
电影《创业》(以劳动模范王进喜为原型),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年。

(3)根据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时代精神的形成背景。
王进喜大事记
1923108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家庭。
童年时期6岁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出去讨饭;10岁就进山给地主放牛。
1949年—1950玉门解放后,他通过考试在玉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上了钻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64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10王进喜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看到因没油烧而背着“煤气包”的公共汽车,感慨道:“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
19603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他主动请缨,带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到达大庆,之后与工友们日夜奋战,甚至跳入泥浆池控制井喷,被誉为“铁人”。
196941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从此,“铁人王进喜”随着“大庆油田”的名字传遍中国和世界。
19701115因胃癌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

2024-05-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7 中国现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2 .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文献。以下内容节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011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根据东北人民政府指示,辽东、辽西省开始建立县、区、村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秋冬两季,辽东省5903个村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村干部,讨论决定当地的重大事宜。

19532月金县一区八里村成立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金县友谊果树集体农庄”,由55户组成。

311日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鞍山炼铁厂8号高炉建成并开工生产。19日,周恩来总理到鞍钢视察了8号高炉。

515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协定,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1个企业。这些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29.35亿元。

19561月辽宁省在进行农业合作化全面规划的同时,将行政村制改为乡制。全省原有10928个行政村,改划为2520个乡。

19562月底,全省资本主义工业企业2910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私营商业(包括小商贩)有60%左右实行公私合营。

——材料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建国初期社会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4-02-2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8 “探究史料价值”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的印记

山西省粮食厅粮票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当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印发各种票证,将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到单位或城镇居民手中。

1955年8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随后,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

——据李三台《票证里的中国》

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

1984年,上海飞乐电声总厂为解决自身发展问题,提出搞股份制、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的设想,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11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飞乐股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

——《改革开放简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当初发行粮票和股票的时代背景。
(2)任选其中一个票证说明其史料价值。
2024-02-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比较齐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3-05-28更新 | 489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人类最早关于啤酒的文字记载出现于6000年前南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在世界上首部文学巨作《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就有一段关行啤酒的叙事诗,这首诗认为:当人们开始加工并食用面包,酿造并饮用啤酒时,便脱离了野蛮,走向了文明。

史料二   在苏美尔遗址出土的《乌鲁卡尼纳法典》,这部已知最古老的法典(公元前2300年)中提到:啤酒是支付和赎罪的基础单位。

史料三   第喝啤酒的中国人是清朝第一位驻欧公使郭嵩焘。他在1877年的日记中曾提到在伦敦时当友人用“苦酒”饯行,并把这种苦酒翻译成“皮爱”。这也是啤酒第出现在汉语的文献中。

材料二   在古埃及,啤酒还曾被当作劳工的“报酬”发放。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人在递造Giza金字搭时,劳工的标准薪资是每人每天3/4条面包和4升啤酒。

现代人熟知的啤酒都是由大麦麦芽、酵母、水、啤酒花四种原料制成。然而,古埃及和苏美尔文明的啤酒中是不含啤酒花的,因而无法长期保存。人类第人工种植并在酿酒中大量使用啤酒花大约是在9世纪的德国。

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公爵颁布了德国《啤酒纯酿法令》,规定德国啤酒只能用大麦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四种原料制作。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以法律的形式给啤酒下了定义。

德国巴伐利亚的啤酒酿造师将啤酒发酵工艺带到了捷克的皮尔森地区,随后于1842年生产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色啤酒,它便是现在所有工业啤酒的前身。

工业革命之后,啤酒也开始了工业生产,产量可以轻松达到百万吨的水平,啤酒成对城市工人的最爱,因而风靡全球。

1904年。中国人自己在哈尔滨开办了东三省啤酒厂;1914年,在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五羊啤酒厂成立。

1958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等城市投资建设了一批大型啤酒厂。改革开放后,更多的啤酒厂在中国兴起,遍布中国大江南北。

——根据【美】汤姆·斯丹迪奇《六个杯子的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啤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啤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9-17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3来源: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提取图1、图2、图3的信息,分别说明其史料价值。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九江作为长江中下游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迎来了发展的新天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好的回忆

材料一   在“一五”计划期间,九江市新建了电力、纺织、机械、造船、建材、食品等一批企业,至1957年,全市工业企业数已达812个,其间工业企业户数净增673户,增加4.8倍,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40个,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749个,公私合营工业企业23个。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6亿元,增长1.5倍,年平均递增20.2%。“二五”期间,九江市先后创办了长江化工厂、九江船厂、九江食品厂等一大批轻纺、化工、冶金等工业企业。通过新中国初期大规模的发展建设,九江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

——汪红梅《建国初期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风习变迁的影响——以九江为例》

材料二   九江居民区西园在解放后,柳氏宗祠成为这一带居民的活动中心,每逢周一、三、五居民小组就集中在这里学习、读报、讲时事、教唱歌曲,这里还办“扫盲识字班”,识字上千者颁发“扫盲证”,先进人物还到市文化宫开会。一到该唱歌的晚上,妇女儿童都聚集到这里,由“九师”派的学生教唱,非常热闹。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大量需要劳动力,为尽快把妇女从锅灶台边解放出来,于是加紧认字班管理,一批又一批妇女通过扫盲走进了工厂、商店、菜市场、饮食服务行业。一些当年从“柳氏宗祠”扫盲后参加社会活动的妇女们都已70左右高龄,每每谈到.当时在祠堂内扫盲、唱歌都能勾起老人们美好的回忆。

——政协浔阳区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百年西园·九江》2005年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建国后哪些历史现象?(用历史术语概括表述)
(2)指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说明这类史料的史学研究价值。
2022-09-02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8月第一次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工业化建设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读图,回答问题。

图1
20世纪5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图2
20世纪60、7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材料   19822004年“三农”工作一号文件内容节选1982年:对于(农村)家庭副业和专业户,必须实行积极扶持的政策,在资金、技术、供销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我国耕作制度复杂……农业机械化必须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

1983年: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1984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1986年:伴随着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种植专业户。

2004年: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引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有限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央和地方要支持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汇编(19822014)》


(1)解读图1、图2,指出该时期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特点并对其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2)提取材料信息,从多角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9 . 如图为新中国初期张凡夫的作品(人民美术出版社),作品上题有“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提高产量就是加强保卫祖国力量”的字样。该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作创作风格B.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正在开展
C.可以用来研究国际形势与国内生产的关系D.对研究我国工业化战略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022-04-13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鞍钢”发展大事记1916年,日本政府批准投资建立鞍山制铁所。

1918年,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

1931年,重组后改名为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属满铁的子会社。

随着日本军备规模扩大,鞍钢生产规模也得到较快发展。

1943年,生产能力最高,当年生产生铁130万吨、钢84.3万吨、钢材49.5万吨。

19459月—11月,苏联红军将鞍钢的主要机械设备连同其他一些物资共达七万余吨拆卸运走,鞍钢整个工业生产能力下降为零。

1948年,东北解放后,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成立鞍钢公司,开始恢复生产。

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关于恢复和改建鞍钢技术援助协议书》。

1952年,鞍钢三大工程之一的无缝钢管厂动工建设。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国家集中力量建设鞍钢。

1957年,鞍钢生铁产量达336.1万吨,钢291.07万吨,钢材192.39万吨。国家投资17.59亿元,上缴利润22.4亿元。为此,鞍钢名副其实成为新中国第一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钢都。

——摘编自陈正斌主编《鞍山志·鞍钢卷》


提炼材料中的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