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五计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中国工业化建设】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中国共产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步伐时,中国的工业化条件并不是很好,存在着不少困难。就有利的条件来说,中国共产党结束了中国100余年来的政治腐败、遭受侵略、社会动荡的惨痛局面,建立了一个独立统一的现代民主国家。如果说中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是中国共产党依靠主观能动性创造的,那么不利的条件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短期内仅靠主观努力是难以消除的……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难以避免出现曲折起伏,从而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难度。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2002年至2012年,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40.2%,是拉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工业产品规模扩张迅速。2012年,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达到3.5亿台,比2002年增长21.9倍;集成电路823.3亿块,比2002年增长7.6倍;家用电冰箱8427万台,比2002年增长3.1倍;彩色电视机1.3亿台,比2002年增长1.5倍;汽车1928万辆,比2002年增长4.9倍;发电量达到5.0万亿千瓦小时,比2002年增长2.0倍。2012年,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2012年,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光学、照相、电影、计量及精密仪器设备类商品出口794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3倍。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化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21世纪初期中国工业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月,美国要求英国禁运战略物资至新中国;3月,美国宣布所谓《战略物资管制办法》,按照这个办法,被管制的物资共计有660余种,包括机器、交通工具、金属制品和化学原料等,这些物资如果要出口,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并具备出口许可证,同时美国还要求所有接受“马歇尔计划”供应的国家禁运战略物资至中国;4月,美国再次要求这些国家禁运战略物资,并威胁要对那些不执行禁运的国家削减贷款;6月,美国又颁布法令,规定煤油、橡胶、椰油、铜、钻石、铅、银等11种货品,不得输往中国内地和澳门地区。

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全面分析形势以后认为,中国国家大、东西通路很多,帝国主义不可能把我们完全封锁住,而且帝国主义各国之间有矛盾,各国商人要赚钱,对于利润丰厚的生意,即使我们不做,他们还要做。因此,突破封锁是完全可能的。为了打开销路,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指出,有些东西可以让外商代销一下,并且准备赔些钱。为什么要赔钱呢?因为出口货物的价格决定于国外市场,而不决定于国内的生产成本。

——摘编自董志凯《应对封锁禁运——新中国历史一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我国实施禁运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为打破美国禁运而采取的措施。
2024-04-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八)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53年9月,周恩来总理同日本拥护和平委员会主席大山郁夫会谈时便表示:“我们主张恢复与世界各国的正常关系,特别是与日本的正常关系。”此时期内,人民日报还发表了专门论述中日关系的社论。这一变化缘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
C.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D.中苏关系出现分歧矛盾
2024-04-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5年,天津市政府积极组织修缮城市房屋,动员建筑工人和积极分子成立义务修房组,并免费给贫苦市民和烈士军属修房,修房的过程中体现出了节约和互助精神,取得较大成功。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成为共识B.贫富差距显著缩小
C.民众生活开始改善D.人民政权的优越性
2024-03-26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拉美一些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开始推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发展战略:制定了大量的部门发展计划,引导投资银行和金融与技术援助特别基金将资金流向瓶颈生产部门,如智利“促进生产合作委员会”通过“国家生产计划”引导电气化工业部门和钢铁、石油生产的发展;兴办大量国有企业,如1941年到1964年巴西新建国有企业120多家,其经营活动扩展到了全国40多个经济部门;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外汇管制等保护本国工业和国内市场,增加工业部门的竞争能力,促进本国非耐用消费品进口替代的发展。

——据杨新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年规划(计划)以其对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的特殊贡献,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是使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目前正奔向强起来伟大进程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和体制安排。下图所示为“一五”计划期间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支出情况。

——摘编自剧锦文《国企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拉美国家实行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024-03-26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一五”计划完成后,新中国领导人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计划经济作用进行了深刻思考,在看到计划经济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看到了自由市场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所以鼓励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建立具有“弹性”的计划经济。该认知(     
A.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B.高度总结了“一五”计划的教训
C.充分吸收了苏联发展模式的优点D.为后期经济体制改革打下基础
2024-02-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六)历史试题
7 . 1949—1958年,中国集中出版了一批介绍苏联科学技术知识的通俗科普图书,如《苏联大众科学丛书》《苏联大众无线电丛书》等,此外还有农业畜牧类、医药卫生类、少年儿童科普类读物等。这些书的出版(     
A.推动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C.宣传了计划经济体制优势D.提升了全体国人的科学素养
2023-05-19更新 | 66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统计,“一五”时期国家对农业投入的比重为基本建设总额的7.1%,加上农村救灾经费、推广良种和技术改良的经费,合计约为农业税款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工业投资占比却高达58.2%。这些举措(       
A.导致了农产品票证制度的出台B.为抗美援朝的胜利提供物质保障
C.体现出国家开展工业化的决心D.说明当时的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
2023-05-11更新 | 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考试·临考押题密卷历史(A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建立新中国以前就多次声明,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并不只是发展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关系,而是发展与一切国家的贸易关系。在这一背景下,新中国以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象的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以中苏贸易为例,1950年中国与苏联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仅为26%1951年上升到61%1953年更上升到70%。与此同时,新中国大力发展同亚非国家、地区的贸易关系,从1951年起,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亚非国家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了西方国家。1952年至1954年,新中国通过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和日内瓦外长会议两次重大的国际活动,在对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朝鲜停战后,周恩来在接见外国代表团来访时反复强调发展双边贸易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新中国还注意积极发挥私商的作用,组建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大力拓展民间贸易。至1952年底,与中国签订贸易协定、协议合同的有英国、日本、法国、智利、联邦德国等13个国家,总值达2亿美元以上。1955年,中国对西欧国家的贸易额比1952年增长了3倍,其中对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的贸易额增长幅度尤为显著。

——摘编自李文《新中国成立初期涉外经济领域的主要思想和政策主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外贸易的意义。
2023-04-04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53年以来,在武汉市委“基建第一”、“紧密团结起来,为把武汉建设成为新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而奋斗”的口号引领下,新建工业企业32个,其中投产企业29个。国家重点工程青山热电厂、国棉一厂等相继建成,武汉钢铁厂等国家骨干工程开始建设。这些成就(     
A.推动了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B.是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缩影
C.说明武汉工业水平领先于全国D.得益于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2023-03-30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