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五计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中国梦】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1932年11月1日,创刊近三十年、久负盛名的《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发出约四百多封征稿信,征求关于“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答案,由此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规模空前的“新年的梦想”。征“梦”活动激起热烈回响,截止到12月5日,共收到160多封答案,以下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梦”:

“中国梦”人物
对于未来的中国,也可说二十年后的中国,我以为只有三种可能局面。一是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二是沿海各地变成属地或共管区域,而内地却还能独立,不受帝国主义支配;三是中国完全能独立,印度、朝鲜也独立,帝国主义因此寿终正寝。但我只希望第三种局面快快成功。陈翰笙(社会科学研究所主任)
未来的中国,既非苏俄式的一党专政,亦非美国式的两党更替,为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
(八)未来的中国,有特创的选举法。详言之:人民皆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惟按中国敬老尊贤的文明习俗,各县人民推本地老成人为代议士,而任用青年二三人有专门学识者为秘书。......
马相伯(政治活动家、教育家)
未来的中国没有国学,国医,国术……国耻,国难等名辞。徐调孚(《东方杂志》文艺栏编辑)

——以上材料摘编自《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

材料二:毛泽东有一个20年完成工业化时间概念,他计划在党执政后用3年时间作准备,“从一九五三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由此推及,毛泽东希望在1973年左右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任务。.......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提出“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总任务,指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这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思绪集中在工业化和现代文化上。

——齐卫平《论毛泽东建设新中国的愿景与中国梦》

材料三: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习近平语录,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不同时期“中国梦”具体内涵变化的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3)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以“中国梦”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5-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55年至1957年,泰昌百货公司、远东绒线店、国联照相馆、佛慈制药厂、利华墨水厂等五六十家上海企业整体或部分搬迁到了甘肃兰州。这一举措意在(     
A.优化国内工业布局B.构建独立工业体系
C.应对美国战争威胁D.推动社会主义改造
2024-05-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陕甘宁边区部分年份军费占财政支出比重

年份比重年份比重
1937.101938.1225%194110%
193954.65%194210%
194054.89%194344.2%

——《中国财政通史10:革命根据地卷》

材料二   国家部分年份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国内基本建设支出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
195246.682.69
195484.283.98
1956139.587.70
1958229.389.34
1960354.4533.73
1961110.1831.01
196255.6519.29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财政支出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财政支出的阶段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对上述变化予以合理解释。
2024-05-1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严重的民族危机中,不少知识分子强调语言统一的重要性。1901年蔡元培提出,语言为“接续思想之记号”,文字“又语言之记号也”,传播思想不能“越语言而径凭文字”。因此,他提议“于初级学堂立官话一科”。1903年,京师大学堂的学生提出,“国人所赖以相通相结者,语言也,言不类则心易疑,此涣散之本也”,“统一语言”可以“以结团体”。

——摘编自王东杰《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贫弱,百废待兴,文盲率高达80%以上。党和国家大力推动语言文字改革,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就启动相关工作。到50年代,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等专职机构,并围绕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开展改革。

——摘编自王爱云《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文字改革(1949—1958)》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知识分子对语言统一重要性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如何促进国家建设。
2024-04-26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资本积累与工业化进程】

材料一   英美等西方国家工业化起步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往往伴随着殖民地扩张、奴隶贸易以及不平等交换,在完成工业化起步的同时,往往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和无业工人,引发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二战后,日本工业生产不足30年代的一半,贸易发展停滞不前,通货膨胀盛行,经济秩序混乱……1948年,美国国会成立了1.5亿美元的“自然纤维周转资金”,资助日本发展纺织业生产;通过“美元对等资金”向日本贷款8.6亿美元;1954——1955年提供了2.16亿美元的贷款;1958年通过世界银行向日本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此外,美国私人资本也大量涌入日本,成为日本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的完成,保证了农村经济剩余不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占有,保证了农村剩余最大限度留在国内,为国家将农村经济剩余集中起来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做了准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

——摘编自何二龙、孙蚌珠《土地、城乡关系及中国式工业化》

材料二

年份

第一产业产值(亿元)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产值(亿元)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一产业就人口占比(%)

人口城镇化率(%)

1952

346.0

51.0

141.8

20.9

83.5

12.46

1957

433.9

40.6

317.0

29.6

81.2

15.39

1977

950.6

29.5

1509.1

46.9

74.5

17.55

1987

3233.0

26.8

5251.6

43.6

60.0

25.32

1997

14441.9

18.3

37543.0

47.5

49.9

31.91

2007

28627.0

11.1

124799.0

48.5

40.8

45.89

2017

65467.6

7.9

334622.6

40.5

27.0

58.52

——摘编自任保平、张星星《新中国70年工业化发展进程的演进及其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资本积累的英美模式、日本模式和中国模式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模式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工业化进程。
2024-04-04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较短时间里全国建立起数量庞大的放映队,每个放映队要配备1台移动放映机、1台发电机、1套扩大装置、1个自耦变压器、3个收束银幕、1个均衡电阻、30600米片盘、10个左右120米片盘、10个片箱。他们携带影片进入工矿、农村地区,让电影真正深入到基层。

1950—1957年18个省市区平均每十万人拥有的放映单位数量

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山西内蒙古浙江山东江西
19501.61.61.00.60.20.30.1____0.1
19524.92.31.51.10.50.40.30.20.4
19577.02.62.93.22.52.71.11.015
____福建湖南河南广西甘肃青海贵州四川新疆
19500.20.10.00.10.10.10.00.11.4
19520.30.20.20.20.20.90.10.31.6
19571.30.90.81.21.96.01.01.45.8

——据徐鹤涛《电影如何下乡——新中国放映队体系的建立》

材料二   195138日在全国26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等20部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纪录片。这批影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

——陆弘石、舒晓鸣《中国电影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放映事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影下基层工作发挥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总工会号召在国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上海机床厂劳动模范盛利改进了39种工具,创造了3年完成5年工作量、产品质量合格率月均达到99%以上的优异成绩。这体现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顺利推进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得到贯彻
C.技术革新助力了经济体制改革D.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有序开展
2023-12-20更新 | 2129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技术变革则是指“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革命”,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不是“两次革命”,“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韩保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史》

材料二1981年汕头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到2003年下半年汕头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6.87万家,涉及农业、工业、商贸、房地产、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行业1/2009年,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9.6%;私营企业出口总额比2003,年增长2.4倍,占全市出口比重的42.9%。全市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8大优势产业集群,到2016年1月,现有民营经济单位16.9万家,占全市经济单位的97.7%。与此同时,拥有全国五分之四的玩具上市企业,现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非常活跃。

——摘编自杨玉民《改革开放40年汕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将“两种革命结合在一起的”的做法,并简析“两种革命”实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81年以来汕头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表现,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政策的角度,分析“黄金时代”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8月,周恩来提出了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方针和指导思想:“在中央统一领导和计划下,确定财政制度,划定职权范围,分级管理,层层负责。”1954年,邓小平概括了财政预算工作的“六条方针”,一方面强调统一领导和逐级负责;另一方面又给予地方一定的机动财力和管理权限。1954年国家对央地财政关系做了调整:财政支出属于中央的列入中央预算,属于地方的列入地方预算;将国家的财政收入划分为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和调剂收入三类;地方预算每年由中央核定;地方财政的年终结余,由各地在下年度安排使用,不再上缴。19551957年,央地财政关系每年都有一定的变化,主要根据当年的财政工作情况进行局部调整。党和政府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保证了新中国央地财政关系能够基本适应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摘编自刘晓泉、吴焱军《新中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探析(19491959年)》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财政体制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财政体制调整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代的印记:《人民画报》的封面影像

《人民画报》的封面影像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下表为1954年《人民画报》封面照片内容简介(节选)。

1954年第2期

鞍山钢铁公司炼好的铁水自动流入铁罐(注: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50年代初,鞍钢采用“快速炼钢法”等先进经验,连续创造了大型手炉炼钢新纪录;1953年底,又生产出我国第一根无缝钢管)

1954年第3期

云南西双版纳采摘椰子的傣族姑娘(注:西双版纳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居住着汉族、傣族、哈尼族等民族。1953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人民政府帮助农民改进耕作技术,大力兴修水利,并陆续修公路、建学校、设医院,各族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1954年第4期

塘沽新港的引水员施学良(注:新中国成立前天津港的引水工作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引水员出色地完成了引水工作,不仅能在夜间把船引进塘沽新港靠岸,更能通过狭窄、多弯、水浅的海河,把船只引到天津,大大缩短了船舶入港时间,赢得了中外商船的广泛赞誉。天津市劳动模范施学良就是其中之一)

1954年第5期

鞍钢老英雄孟泰(注: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带领班组工人跑遍十里厂区,收集了大量废旧材料,建成著名的“孟泰仓库”,为鞍钢第一座炼铁高炉修复出铁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第7期

丰收的喜悦(注:新中国治理淮河后,淮河流域连年获得丰收,家家场子上铺满金黄的小麦。农民王长新曾踊跃参加治淮活动,两次被评为治淮模范。当时他已是村里一个互助组的组长,他家的13亩麦子也获得了好收成,看着颗粒饱满的麦子,他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1954年第9期

讨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注: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了《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地展开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社论。这场讨论很快遍及全国城乡,持续时间将近3个月,一时间它成了全国老百姓的热门话题,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
作为一个历史的观察者,提取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时代的印记”这一主题进行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9-0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