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56年,评剧电影《刘巧儿》风靡全国,那时候大多数男女老少都会唱上几句著名选段:“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呀,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这一现象(     
A.折射出当时追求婚姻自由的社会现实B.表明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婚姻法》
C.体现了新中国影视业的繁荣发展局面D.反映出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2023-10-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形态的变化,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①所代表的经济在近代丧失了主导地位B.②所代表的经济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
C.③所代表的经济在新中国实现了质变D.④所代表的经济属于官督商办
2023-08-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暑期返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变工是由两户或两户以上的农民相互调剂使用劳力、畜力与农具,以满足各自农业生产上临时需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如图为1950年创作的《变工互助图》。该作品反映了(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深得民心B.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C.农业合作化已有一定的基础D.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023-08-14更新 | 29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制定并实施了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战略三个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三个战略的核心思想如下表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战略

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时限

1949~1956年

1957~1977年

1978~2020年

战略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四个现 代化”战略思想的形成与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孔祥利《新中国成立 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与探索》

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变革”从上表中选取一个或几个阶段,自拟论题并加以解读。(要求:论题明确,时段清晰,紧扣主题,史实准确,持论有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粮食产量持续提高。1953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66.83百万吨;1954年为169.52百万吨;1955年为183.94百万吨;1956年为192.75百万吨;1957年为195.05百万吨。在此期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提高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C.中国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0年,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大转变:第一次是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第二次是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其中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
A.社会状态的动荡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国家政体的变化
2022-0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集团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内国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正向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中国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论十大关系》不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方针。“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这就是毛泽东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又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没有积极地对外开放,使整个社会处于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在试办经济特区,逐步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江、沿边贸易的同时,积极开辟贸易区域,先后办起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形式的贸易区域……截至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联和东欧等少数国家,扩展到包括美、欧、日在内的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商品流通方面,国家计委负责平衡、分配的物资,1979年以前为256种,1985年减少到20多种,199219种,19985种,目前全部放开。

——摘编自段凤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大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重大变化”,并概括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大“社会变迁”。
2021-11-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流行词汇
20世纪50年代苏联老大哥、列宁装、解放汽车、公私合营
20世纪80年代个体户、万元户、国优省优部优、迪斯科、牛仔裤
20世纪90年代中关村、因特网、伊妹儿、下海、下岗

——数据——摘自《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提炼一个观点并简要论述。(要求:写出阶段和选择的词语,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初年魏国李悝说:“农事害、饥之本,女工伤、寒之源”“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西汉文帝时的晁错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汉代文献所载农民家庭,24口家庭占933%5口以上家庭仅占67%;在战国和西汉,“五口之家”都是小农经济的普遍形态。

       ——摘编自《战国秦汉小农家庭的规模的及其变化机制》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近代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比例加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给自足走向商品化,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的小农经济从此结束。

       ——摘编自《浅论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秦汉时期小农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以来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有些人只看到办社必须有机械化,而没有看到可以先办社后机械化,只有农业增产了才能给工业提供物质基础,要破除没有农业机器就不能办社的迷信。毛泽东这一观点的落实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推广了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经验
C.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展开D.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