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

以“时代与女性形象的塑造”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设想在全国范围内,要在相当长一个时间内对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逐步把它纳入国家的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轨道。此后开展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2024-01-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解放区成倍地扩大。为了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以加速解放区的建设步伐,更有力地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共中央决定将原来分立的各解放区政权合并成若干大行政区的政权。大行政区是依据军事上的战略区而划分和命名的。除华东解放区外,其他解放区在地方政权建设的基础上,都先后成立了大行政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该地区的政务工作。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推进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必然要求强化中央对地方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为此,1954年6月,中央政府决定撤销六个大行政区,由中央直接领导省级政府,并进一步对省级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

——摘编自张秀芬等《中国共产党建政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行政区制度建立的意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撤销大行政区的必要性。
2023-11-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所示为1952-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类别1952年1956
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个体经济71.8%7.1%
资本主义经济6.9%接近于零
A.国民经济的恢复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中共八大的召开
2023-11-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一直都是相辅相威、互相促进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逐渐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迈进。根据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可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分为3个阶段,即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根据当时的农业发展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农业政策,工业化初期规定在土地归农户所有前提下施行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济,农业发展目标是恢复农业生产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在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实行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经营,目标是积累原始资本;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土地是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等,实行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和多元经营,农业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保障食品安全。

——摘编叶伟娇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政策对农业投资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材料二   如图是194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家工业化三个阶段中国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分别说明原因。
2023-11-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自郭旭红《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列出信息并充分论证,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如图是发表于1956年的宣传画《铲掉田坎,连成一片》。该作品旨在(     
A.表明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B.旨在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土地改革
C.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D.说明女性成为农村建设主导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某同学无意中在家里翻出一个铝牌(如图)该铝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铝牌上的字:宜昌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A.三大改造B.洋务运动C.工业化建设D.大跃进运动
2023-10-0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美国占领当局向日本投放大量粮食、器械、原料、药品等。来自美国的“亚洲救济同盟”也向日本民众提供了乳酪、大米、小麦、罐头等生活必需物资。20世起50年代初,日本农业逐步实现自给自足。专家在日本宣传“吃米饭会变得迟钝,容易得癌症,西方的伙食方法是进步的”。美国诱导日本政府达成协议,将大量农产品低价出口日本,日本不需使用外汇,用日元支付即可,日本政府保证会继续扩大购买美国粮食。日本家庭餐桌的食物由米饭、味噌汤、鱼类、咸菜等向面包、牛排等转变。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由国家指定的国有粮食进出口公司经营,粮食进出口数量由国家计划严格控制,通过发放许可证进行管理。1950—1960年,我国连续11年粮食净出口,累计出口粮食2120万吨,创汇21.51亿美元,占同期粮油食品出口额的43.6%,同期全国外贸出口额的15.6%。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主要粮食进口改为配额管理、限量登记办法。我国对小麦、大米和玉米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的粮食进出口执行低关税,配额外征收普通关税或优惠关税,其他粮食进出口全部放开。由于啤酒生产的需求和饲料加工的需要,我国的大麦等农产品的进口明显增加。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净进口国,大豆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粮食品种。

——摘编自张树淼《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实施的粮食战略对日本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1960年我国粮食出口量增长的原因,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对外贸易管理方法调整的必要性。
2023-09-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为表明自己新的阶级立场,也纷纷脱下西装,换上中山装。不少服装店开办了改西装、长袍为中山装的业务,就连衡量裁缝手艺的标准也变为谁能做好中山装”,该情况最可能出现于(     
A.1911——1915B.1924——1927C.1949——1956D.1978——199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