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管“协约国”帝国主义者或德国的谢德曼之流、奥地利的伦纳之流这类资本主义的奴才颁布何种禁令,玩弄何种卑鄙手腕,都不能阻碍全世界工人阶级听到关于这个国际的消息并同情这个国际。这种环境是由劳动群众中间的苏维埃运动造成的,苏维埃运动已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运动了。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实际上是在1918年创立的,那时,由于多年来特别是战争期间同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作了斗争,许多国家都已成立了共产党。第三国际是1919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的。

——摘编自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摘自张泽宇《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国际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至1934年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的工业化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该计划是在1929年作出立法决议,在参加计划的目的方针和主要任务讨论时,斯大林一贯地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对重工业的投入。苏联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由1917年的不到3%到1937年的10%,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其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摘编自梅春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二   建国前后,中共中央多次论述了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些重要论述集中阐明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为了改变旧中国工业基础极端畸形落后的状况以及力求短期内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中央政府最终确立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摘编自周明长<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工业城市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确立的背景。
2021-07-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新高二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3 . 苏联画家尤里·皮门诺夫在创作于1927年的作品中,描绘了工人们正在工地的前台辛勤地工作,苏联工人绝大部分是白色人种,但画家在画作中把一些工人的脸和身体的颜色画成了黑色。尤里画作的这一表现方式(     
A.凸显了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B.强调了一五计划中重工业的发展
C.反映了画家艰苦的生活环境D.体现了冷战背景下苏联绘画特点
2023-11-10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契约租佃经济下,富民和佃户各自以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农业生产,改变了均田制下一家一户小农独立经营、自备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 经由市场,富民购买占有大量土地,但单一地租收入无法满足他们自身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市场达成。与此同时,契约租佃关系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形成大量少地的五等下户和无地客户,他们中的一部分虽然通过市场的竞争性手段获得富民土地的租佃权,但土地租佃的稳定性仍然受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另一部分作为剩余劳动力向小商、小贩和雇工转化。

——摘编自余猛、林文勋《宋代契约租佃制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

材料二某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各阶层土地占比状况

地主富农贫农中农
1937年16.42%21.92%17.92%41.69%
1942年10.17%10.17%19.37%49.14%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四集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1)国家掌握土地;(2)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3)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4)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1)根据材料一,扼要概括宋代契约租佃制度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简析契约租佃制对宋代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该阶段推行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简析该土地政策实施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列宁认为确保资本主义因素不至于危害无产阶级政权的关键。结合所学,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视角,简述斯大林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对农业的措施及其影响。
2023-11-08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年斯大林上台执政时,面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小农经济占优势的情况,斯大林认为,实行农业集体化是克服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巩固苏维埃政权的迫切需要。1929年,苏联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在很短的时期内,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用行政命令将农民使用的土地集中起来,组成劳动组合式集体农庄。制定了对富农采取了暴风骤雨般地“扫地出门”的消灭运动。同时希望通过工业化带动农业机械化,以农业机械化来推动农业集体化。面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粮食危机,斯大林坚定不移地认为,只要建立起大规模的、机械化的农庄,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粮食问题。

——摘编自汤德森《试评斯大林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材料二   1951年9月, 党中央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采取稳步前进的方针,贯彻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制定了由逐步限制富农到消灭富农的剥削,通过和平改造富农的政策。面对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党和政府采取了分两步走即先实现合作化,后实现机械化的措施。1953年10月,面对城市和工业建设中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中共中央作出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和爱国增产相结合起来,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缓解粮食供应紧张问题。1956年底,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总结长期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的经验基础上,1953年出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农业合作化的步骤,就是从简单的共同劳动、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到在共同劳动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再到实行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后到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民集体所有制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7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苏两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不同措施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启示。
2023-09-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九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生产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材料二   我们必须推进我国工业。我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扩大我国工业,把工人数量增加一两倍,我们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而且愈快愈好。但是要做到这一切,就需要大宗的资本。因此,积累资本以后发展工业的问题,社会主义积累问题,现在对于我们就是头等重要的意义……积累的道路很多,其中必须指出的主要道路至少有下列几条:……第二,必须严密地堵塞一切使国内部分余资流入私人资本的腰包因而损及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和漏洞……

——摘编自《斯大林全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列宁在1921年春天采取的“最紧急的办法”及其作用。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苏联“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历史背景。概述斯大林为首的苏共党中央为实现工业化提出的方针和方案。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苏联的生铁产量从1928年的330万吨增加到1932年的620万吨,钢产量从430万吨增加到590万吨,轧钢生产从340万吨增加到440万吨。机器制造业的水平也达到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回望1929:苏联何以成大萧条中的大赢家》

材料二   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是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是销往苏联,到1932年这个数字为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是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50%

——摘编自[]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年)》

材料三   与机器设备的进口一样,苏联在一五期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规模也是空前的还在1928年时联共(布)中央就提出要有系统地吸收外国专家到我国企业中工作利用外国的技术帮助来解决某些任务……扩大并改进不断派遣我们的专家出国学习最新技术成就的工作,19291931年,苏联先后从德国、奥地利、英国、意大利、美国、芬兰、日本、挪威、瑞典、丹麦、比利时、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私人银行获得贷款,到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

——摘编自姚海《19291933年苏联与西方的经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经济差异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苏联实行的对外经济举措。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能给我们提供的借鉴。
2023-07-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3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该书的创作背景是(       
A.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B.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
C.社会主义建设在苏联火热进行D.二战时与法西斯进行艰苦战争
2023-06-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苏联1928年印发的一幅海报《工业化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图案相当规整,背景的机器、仪表犹如机械制图,工人形象亦如机器人一般。该海报反映了(     
A.集中力量稳定苏维埃政权B.建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C.工业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D.倡导实施指令性计划体制
10 .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________
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________胜利后,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②《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________
(2)进程
①占领冬宫:________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________
②成立新政权
a.成立: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b.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的诞生。
(3)意义
①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②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③沉重打击了________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________,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________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________的胜利
内容实行________,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作用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________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①概况:
时间1921年3月
内容a.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________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b.允许________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综合认识:
材料下表是苏俄(联)1921—1925年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项目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

思考:材料中反映了苏俄(联)在农业生产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政策因素是什么?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a.变化:1921年后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及产量增长较快。b.政策因素:________。c.影响: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有利于工农联盟和政权的巩固。
苏联模式
(1)背景
________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②1924年1月,列宁逝世。
(2)措施: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________”和“农业集体化”。
(3)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________”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4)特点
①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________
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5)评价
积极性①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②苏联模式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________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性排斥________,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________,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以图解史:
2022-09-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26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纲要下-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