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遏制“舌尖上的消费”,引领消费新风尚。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年代历史时代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典时期消费实态: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5世纪至15世纪中世纪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现代前期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现代时期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的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材料三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请回答:
(1)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经济原因。
(2)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
(3)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
2022-06-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图一到图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这些大会在中共思想史上有何突出贡献。
(2)从图一到图五,反映出中共思想发展的怎样特征?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发展关系?
2022-06-0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 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中后期,当世界已经形成了以互派常驻使节为主要交往方式的近代外交局面之时,中国的外交体系依然还是以东亚地区为主要地理依托的“朝贡”制度。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廷中的有识之士才以较为积极的态度应对前所未有的变局。随着总理衙门的成立,清政府的外交策略开始转变。掌握实权的洋务派向清延大造舆论,要求遣使列强,对西方向中国的遣使做出对等性的反应。清廷根据各方建议,开展了三次临时性遣使以为探路。随着中日危机和“马嘉里教案”的爆发,清政府意识到正式遣使已经刻不容缓。1875年5月,清延急令总理衙门尽快推荐人选。1876年2月,清廷制定了初步的出使章程。此后,选派驻外使节的主要方式均为通过总理衙门和南北洋大臣的举荐。

——摘编自许敏、刘常青《试析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避选机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派遣驻外公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政府派遣驻外公使的原因。
2022-04-30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家庭教育为当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思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体看,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点是让晚辈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做人读书、勤劳俭朴、淡泊名利,学会择友慎交、谦恭谨慎等。司马光的《谏水家仪》指出: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明朝《郑氏家规》提出: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麻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清代《申涵光·格言仅录》说教子贵以身教,不可仅以言教

——摘编自陈晓红《解读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家庭教育观》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以来,维新思想家在家庭教育领域内作了探索和尝试。梁启超充分尊重子女的个性和志趣,积极引导子女树立自己的独立意识,先后送七个子女到欧美等地接受了系统高等教育。在梁启超的教育下,他们全部学成回国,用所学本领报效祖国。严复告诫子女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严复重视体育,在给孩子的家书中写道须知少年用功本是佳事,但苦为此转至体力受伤便是愚事,如果那样使身体受伤,学何用耶?

——摘编自齐辉《论近代精英家庭教育的嬗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突出特点及意义。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古代家庭教育之处并分析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忽必烈统治时期,在蒙古帝国驿站的基础之上,在全国范围之内实行驿站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水站、陆站多达1500处,因此,以元大都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贯通东西南北的、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当然,在这种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全国各地驿站的管理人员、马夫的配备都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元代专门负责驿站马匹、食物的被称为站户,中原汉地由汉人充任站户,而草原地区的站户由牧民承担,东北森林、冰雪地带则用狗站。元代除驿站之外,还有急递铺、运输货物的递运站。至元二年(1265年),颁布了《站赤条例》。元朝政府建立驿站,虽然是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但客观上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中国现代邮政事业发展简表


1948年12月毛泽东题词:人民邮电
1949年11月“邮电部”成立。一个月后,“第一次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新中国邮政的发展框架
50年代初期形成了四项基本业务——函件、包裹、汇款、报刊发行。在1952年提出啦“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八字服务方针,并一直沿用至今
1986年12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1998年邮电分营,国家邮政局成立,它标志着近50年“邮电合一”体制的结束,这位邮政走向市场、搞活经营、发展壮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1999年中国邮政首次承办世界邮展。同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这意味着中国邮政在国际邮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2007年邮政实施政企分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后,将原有的四项基本业务重组,逐步建成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邮政企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官网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驿站制度的特点及经济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现代邮政事业的发展趋势。
2021-07-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期间,海军大批新型武器装备作为新质作战力量登上海战舞台、担任海战主角。保罗·肯尼迪曾指出:“太平洋战争中,航空母舰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战列舰的衰落显得最为明显。”潜艇、航空兵、陆战队、岸防兵成长为海军的重要兵力,使海军真正成为由五大兵种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海空立体作战、登陆与抗登陆作战、破交与保交作战、封锁与反封锁作战取代了一战时的战列舰近距离火炮对决作战。二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正是由于拥有较为强大的海军,取得战略主动权,侵略图谋暂时得逞。战争中期同盟国海军奋力夺取各大洋制海权,扭转了被动局面。战争反攻期同盟国海军全线出击,大举歼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海军,为向其沿海和本土发起进攻、最终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扫清了障碍。

——摘编自杨晓丹、杨志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军的革命性发展与战略性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海军的革命性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海军革命性发展的战略作用及其启示。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认为自己居天下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领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人与其所面临的自然环境是对抗性而非顺应性的,他们致力于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需要的同时,建立在公共范畴内的个人主义开始萌芽,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得到体现。中世纪时期,宗教性的外部权威对个人自由构成了极大禁锢。 14世纪以来,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城市自治权的出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个体 逐渐冲破神学束缚,人作为独立个体去面对上帝。启蒙运动时期,英国霍布斯第一次把人提高到 无可非议的地位,他认为每个人的体力和智力都是平等的,人们拥有不受任何权威限制的个人自由,至此,西方个人主义传统逐渐完善。

——摘编自吴彬《西方个人主义传统的渊源与发展》

材料二受地理环境、农耕文明和专制集权体制的影响,传统中国的国家主义以国家权力为核心不断演变。至20世纪前期,传统社会的变动以及西方启蒙思潮的传入,倡导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国人改造中国的新国家主义产生。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 就的背后,国民心态也有了大幅度的跃升,“中国世纪”的国民意识和爱国主义不断凸显。当代中国,国家主义内涵不断丰富并被纳入法制化轨道,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 有很大契合度。

——摘编自曹长香《中国传统国家主义的发端及其对近现代社会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个人主义变迁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国家主义变迁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延安颂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革命者向往的地方。延安的革命旧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其中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为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驻地。如图为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中共中央在驻扎杨家岭阶段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