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动西方国家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同时也推动了全球的革命性变革,正因如此,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一度被视为现代化的唯一路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被视为“人类文明终极形态”。美国学者福山认为:“尽管现代化理论家对于线性的历史演进会如何展开,是否存在着取代现代化的道路存在分歧,但是,没有人怀疑历史是有方向的,而在历史的尽头矗立的,则是发达工业国家的自由民主制度。”

——摘编自《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9月下)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西方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对比

中国孝感动天、芦衣顺母、七仙女违反天条受到惩戒、猪八戒失德被丑化并贬入凡间。
西方天神乌拉诺斯被自己的儿子克洛诺斯阉割;克洛诺斯被自己的儿子宙斯打入地狱;宙斯的子女们追求自由;普罗米修斯反对以宙斯为首领的奥林匹亚诸神,创造人类,为人偷火种,为人类带来智慧,受到敬仰。

——摘编自《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古代史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必须包含中西对比,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6-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与它在西方的传播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近代科学本来就源于西方,科学在西方的发展与传播是主动创新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层次来看,西方科学传播模式如图1所示。反观中国,晚清时期是近代科学在我国的启蒙阶段,强调科学的实用性和知识性开始成为一种基本的诉求。但晚清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是被动接受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层次来看,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如图2所示。


——摘编自高建明、李斌《晚清时期中国科学技术传播模式研究》

材料二   19508月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中共元老吴玉章说:“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里,科学工作不再依靠私人的提倡或所谓‘慈善’性的援助,而是明确地成为国家的事务。”1950年制定的《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暂行组织方案要点》中提出科普的目的第一条是“使劳动人民确实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促使生产方法科学化,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力量”,这为中国科普规定了日后的发展方向;第二条   是“以正确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的成就,肃清迷信思想”,因此反迷信、反伪科学是科普的一贯基调。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八条明确提出“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


——摘编自吴国盛《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近代科技传播的不同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学传播的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当今中国科技发展有何启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晚清时期国内介绍华盛顿的书籍文章选编

1846年出版徐继畲编著<《瀛寰考略》兀兴腾(华盛顿),异人……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唚曦乎三代之遗意。
1881年《图画新报》刊登《华盛顿小传》介绍华盛顿政治方面事功,颂扬其孝顺母亲,还介绍少年华盛顿误砍樱桃树,诚实认错的故事
1898年黄乃裳《大美国史略》“步美国后尘,或立民主,计欧美两洲今已二十余国”,强调华盛顿开创的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示范意义
1902年出版少年读物《文话便读》华盛顿既为美君,不传位于已子,而使国人公举才能之士,三年任满则复举代之,名日总统,又曰民主。
1910年卢信(革命真理—敬告中国人》中介绍华盛顿事迹华盛顿以十三州之地,三百万之人,而与强英战,以军械粮饷言,则华盛顿等必无抗拒英政府之能力,然而终于成功者,何也?……革命终告成功者在理不在势也!
晚清时期华盛顿中文译名变化早期译名:瓦声顿、兀兴腾、瓦升屯、洼申顿,后期译名:华兴顿、华盛顿

——摘编自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晚清中国解读》


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庆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0·北京·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2020-10-05更新 | 3795次组卷 | 29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方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并简要分析演变趋势出现的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尚书·胤征》记载了夏代的一次日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从春秋开始到清朝同治十一年的两千多年间,我国古书上共记载了985次日食。

从《汉书》到《明史》中国正史有关太阳黑子的记载至少有112处。现代天文学家们正是通过这些记载,确定了太阳黑子的出现周期为11年。

《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是世界公认的有关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上古是王权的来源,到后世是王权的象征。封建帝王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着王朝阳的命运,“推天道而明人事”,王室的兴衰是天象在人间的反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命的确认(王权的确立),除了依靠经济、军事、德行之外,最根本的政治资本就是天学。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的辉煌》

材料三   “我们对哥白尼感激不尽,因为他把我们从居于统治地位的庸俗哲学中解放出来,……只有那种坚定不移地站在反宗教的潮流中的人,才能充分评价并颂扬他的精神。……他给自己找到坚实的立场。并毫不含糊地宣称:承认地球对于宇宙的运动,终究是一伴不可避免的事,因为这比认定无数天体(其中许多都比地球更为光辉而庞大)把地球当作中心的说法,要合情合理得多。”

——布鲁诺《大斋节晚餐》

材料四   不论对于星球、木球、苹果还是石头,它们性质千差万别,但就质量、速度、空间位置来说。这几个变量是同一的,并处于一种有规律的结构之中。至于星球、苹果和木球其他的性质的差别并不影响这些特定变量关系的分析,这就是从结构观点看自然,……这种结构方法是从几何学开始的.……从伽利略开始。科学家把这种结构推广到力学现象中去了。到牛顿那里完成了彻底的转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分析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突出的原因。
(2)材料三中的“庸俗哲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布鲁诺对哥白尼感激不尽?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伽利略进行研究的特点和他的巨大贡献。
2020-08-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远古时代约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和西方文明经历了学术争鸣地方分治,然后沿着帝制的趋同道路前进。但从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到19世纪初期,中西方文明彻底分道扬镳。在这一时期,中国仍沿着远古时代建立的基础演化,历经隋唐宋元明等朝代;而西方则沿着一条与远古时代完全不同的道路前行,进入中世纪时期。这个第一次趋异的漫长时期,为中西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第二次彻底趋异的开始,这个趋异时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西方进入一个复兴经济的趋同期。

——摘编自彼得。 诺兰《中国与西方长期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和中国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统治危机。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特俄国之革命党之聪明厉害,又百倍过于彼辈(指俄之反革命派)耳。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以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20日)

材料三   中、苏两国经济发展对比简表


材料四   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这座庞大的国家机器似乎因为太疲惫、太僵化而突然不能有效运转,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1年解体。苏联的失败不是败于技术和军事,而是败于政治经济制度。

邓小平领导的第二次革命给中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一个贫穷的国家正在变得富强,而根本原因则是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中国的经济改革表明,在有效的制度安排下,同样的技术会带来更大的社会产出。

——综述自杨光斌《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中、俄两国面临的“双重挑战”有什么相似性?19世纪六十年代,两国统治集团“改革计划”的侧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孙中山谈到的“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的成果有什么相似和不同?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基于上述认识,他的革命策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和中国经济在上述时期发展的相似特点,并指出影响中国经济出现这一特点的的外部因素。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苏联的失败不是败于技术和军事,而是败于政治经济制度”?邓小平开创的“第二次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制度创新?
(5)综合中俄、中苏两国历史的比较探究,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2020-05-0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5月月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开始了儒家对妇女贞节观念的建立过程,但在现实的庶民生活中其实仍保有相当的弹性与空间。宋代贞节观念虽然经程朱的奖励而加重,当时社会影响尚小。……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这么一个诏令,“民间寡妇,30以前夫亡守志,50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本家差役。”又命令地方官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一般的树牌坊,用以奖励贞节……一部二十四史中,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

——摘自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

材料二   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半个多世纪以来,哪怕是妇女团体采用冲击国会等“战斗”方式,政府依然毫不退让。1914年,欧战爆发,妇女亦全面参与到战争当中,从舆论宣传到工厂工作,从办公室到战地服务,感动了长期对抗妇女参政运动的反对派。1918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给予妇女选举权。

——选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

材料三   新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1949年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规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1953年《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后于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
1992年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妇女贞节观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况指出20世纪初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三,新中国妇女解放过程中政府作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4)综合以上材料,请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
2020-04-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