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一种自由人(封臣)对另一种自由人(封君)的服从和役务(主要是军役)的义务;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社会特征。(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的社会特征。
(3)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与中国西周的分封制度有哪些共同点。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   虽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但一般认为,最早的大学建于12世纪。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要求。在1100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

——摘编自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发展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勃兴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1-11-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妇女被排斥在政治生活和更广阔的就业领域之外,在家庭中处于从属、依附性地位,直到20世纪早期,英国社会仍将妻子等同于家的概念,妇女的社会属性几乎丧失殆尽。一战爆发后,妇女作为一个整体在战争中实现了广泛就业,就业人数从战前的493万上升到19187月的619万,战时妇女的工资水平也明显提高。随着战争中大量男子被招募入伍,妇女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她们一度代替了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妇女从繁杂的家务劳动中摆脱出来,“身影频频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公共领域”,社会生活日益丰富。通过参与社会生活,自由支配个人事务,妇女的自我意识及婚姻自主权利大大增强,对自身的地位和价值有了重新认识。

——摘编自郭婷婷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英国妇女家庭地位的嬗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时期英国妇女家庭地位提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对英国妇女家庭地位提高的影响。
4 . 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道路来解决,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哲学家,伟大的诗人。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处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

材料三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进的中国人从“自我疗伤”到“救治‘头脑疾病’”体现的“救治行动”的特点。并归纳“温药慢治”与“猛药重治”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来的东西”“药方”的含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失误。材料中“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的含义是什么?
2021-04-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并非内陆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中国古代不乏向海洋谋求民生利益的卓越人物,但他们主要着眼于鱼盐之利,较少侧重航运的展开。中国古代交通事业中,侧重点是在陆上而非海上,海洋交通未能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虽然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中,人们没有忘记祭水,但河川总是置于海洋之前。明朝时期的郑开阳在《海防图论》、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提出“经略海上”的构想,但主要也是集中在近海,而且主要出于防范倭寇侵扰的目标。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成就与局限》

材料二   从古代世界的希腊、腓尼基、罗马到近代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在欧洲的文化中,海洋总是与商业贸易紧密相连。实际上由古至今,各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根本出发点都是源于争夺海洋中的无限利益。除了欧洲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新航路的开辟更是把贸易范围扩大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广阔的殖民地,海洋迅速成为了创造财富和扩张领土的一个重要途径。

——摘编自刘家沂等《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欧洲海洋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方对海洋经略思想差异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二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摘编自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
7 .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阶段时间政治选择
第一阶段1860~1911年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第二阶段1911~191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1914~1928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1928~194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1949~1976年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坚持以上观点的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
(2)第三、第四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制约因素有哪些。
(3)你如何评价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4)该学者认为,第六阶段的模式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关键在于“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
2020-07-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剧集如下:

剧集内容时期重大历史事件
第1集千年巨变1840—1911年
第2集峥嵘岁月1912—1949年
第3集中国新生1949—1976年
第4集伟大转折1976—1992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第5集世纪跨越1989—2002年香港回归……
第6集继往开来2002—2007年中共十六大召开……

(1)根据材料一,概述人民英雄们的共同奋斗目标。概括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
(2)分别写出材料二中1、2、3集对应时期的任意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概括材料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10 .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二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

——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近代社会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

2018-05-2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