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3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埃及降水非常少,但因为尼罗河,这个地方很早就有了农业,很早就出现了文明。尼罗河在埃及境内有1200多千米,埃及人把尼罗河周围的土地称为黑土地,与周边沙漠的红土地相区分。尼罗河不仅给埃及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埃及提供了交通、通信以及食物来源。尼罗河在每年7月开始泛滥,9月达到高峰,尼罗河的泛滥使埃及进行耕种的肥料有了保证。因为尼罗河,古埃及的历法把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710月的泛滥期,11月到次年2月的生长期,36月的干旱期,这与尼罗河的涨落是完全吻合的。尼罗河中的鸟类、鱼类,还有其他动物,是埃及人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埃及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文明的摇篮: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

材料二   在古埃及固有的文化传统中,象形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颇具代表性。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既不像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那样可以为几个不同民族的语言所利用,又与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的演变不同,它仅仅为古代埃及民族所利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开始出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末,大约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虽然在这几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语法和词汇变化相当大,特别是在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语言,较之法老时期,很少相似,但是象形文字的传统却得以保存下来。

——摘编自刘文鹏、令狐若明《论古埃及文明的特性》

(1)根据材料一,分析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埃及文明。
2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的构成

材料   图1、图2、图3分别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段(1927年、1933年、1938年)的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情况。

(1)分别归纳图1、图2、图3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例信息。
(2)判断图1、图2、图3分别属于哪个年份。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益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之。”;“苛政猛于虎”;“克己复礼为仁。”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性论:人性本善”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材料四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1)材料一中,AB和C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
(3)材料四体现了什么观点,该学派有何认识论?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益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古代世界的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帝国疆域示意图

材料二   波斯帝国的交通网络由主要城市之间的御道和连接各地方村镇的普通道路组成。御道作为交通网络的主要干线,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均保持相等的距离,优质的道路建设和维护使得军队等大型往来人员均可通行。无论是御道还是普通道路,清理路面上妨碍正常通行的因素。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帝国统治者的国家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斯帝国道路交通网络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伊朗)…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东方真正从酣睡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四方剥削的起义。

——摘自(英)爱德华·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材料二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关“亚洲奇迹”的美言比比皆是,以至于许多人把21世纪描绘为亚洲世纪。然而,1997年发生的一场金融危机,使舆论突然转向,一时间,批评亚洲的声音骤起。从经济模式、政治体制到价值观,无一不遭到批判,从“亚洲的崛起”到“亚洲的衰落”,这似乎发生在顷刻之间……应该承认,亚洲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然而,仅仅因为发生了金融危机就全盘否定亚洲取得的成效,尤其是否定其制度上的优点,那是很不科学的。

——摘编自张蕴岭《亚洲现代化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洲觉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奇迹”的表现并分析亚洲发展存在的问题。
6 .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造品占89%。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等。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版)》

材料二   1870﹣199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位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单位:小时)

年份

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70年

2984

2941

2964

2945

1913年

2624

2584

2605

2588

1950年

1958

2316

1867

2166

1973年

1688

1804

1717

2042

1992年

1491

1563

1589

1876

——摘自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的变化趋势,概述其变化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精神来自17世纪的科学和思想革命。启蒙运动发扬和普及了培根、笛卡尔、贝尔和斯宾诺莎,特别是洛克和牛顿的思想。它发扬了自然法则哲学观点和天赋权利哲学观念。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抱有如此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性和科学能力抱有如此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和谐性抱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也从未有过一个时代是如此深刻地受到文明进步和发展观念的浸染。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世界上从未发生过同样的革命。法国革命是整个革命时代变革最为激烈的一次革命。它以“现代社会”取代了“旧制度”,在革命最激烈的阶段,一切显得非常激进,以致此后一切革命运动都将这场革命视作自己的先驱。法国革命思想远远地传播到法国以外,它决定性地影响了欧洲大部分和其他地方的政党与意识形态冲突的随后发展。革命还引起对社会改革、政治激进主义和革命暴力的性质与后果的激烈争论。在18世纪60年代到1848年的民主革命时期,或大西洋革命时期,法国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甚至美国,如果没有法国的军事干涉,也难以从英国赢得那样明确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可以那般自由地建立新国家和制定新宪法。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段考(二)历史试题
8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中国社会各个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摘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专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曾国藩的建议下地主阶级开展的运动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主要的成果及局限。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进行探索和抗争的认识。
2024-06-1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意大利人才辈出,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著名的开拓者。他们被称为“文学三杰”。他们创作的诗篇和小说,讽刺教会的封建腐,宣扬人性的自由。15世纪,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被称为“美术三杰”。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选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人物主要观点
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卢梭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论”

(1)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并概括其代表人物作品所体现的共同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基本主张。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
2024-06-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8世纪,阿拉伯人在政治、经济、宗教、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使伊斯兰文化传播到亚、非、欧三大洲,这些地区无一例外地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冲击,尤其对两河流域的波斯地区影响至深;同时,具有悠久文明积淀的波斯文化在政治、宗教、文学、语言等多方面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也是深刻的。

——摘编自李敏等《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文化与波斯文化的交往》

材料二   在上千年的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广泛、最深远的,唐文化对于在其影响下所推动的且在日本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大化改新,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日本学习中国政治文化的极好例证之一。

——摘编自贾建梅《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材料三   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不仅承袭了阿拉伯帝国所统治的核心地区,而且其政治、经济制度也未在阿拉伯帝国基础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奥斯曼帝国内,苏丹作为帝国最高元首,统辖军队;帝国宰相听命于苏丹总揽国政;许多大臣分管行政、司法、财经和宫廷事务。地方诸州均设有军事、民政和财政长官等遍布各地的苏丹耳目和四通八达的邮递驿站,全国处于苏丹的严密统治下。

——摘编自田瑾等《奥斯曼帝国后期中东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政治、经济、宗教、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有了巨大的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奥斯曼帝国和古代日本改革政治的共同目的,并简述二者所体现的中古亚洲文明发展的突出特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