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1796年乾隆帝传位于嘉庆帝,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再次被列为总统候选人。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             ②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
③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让位都是无奈之举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020-08-2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汉武帝)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日:“联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天一阁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之所,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管理措施严密,四百年间,获准登阁者仅黄宗羲、阮元等10余人.清代阮元曾记载道:司马(范钦)殁后,封闭甚严,继乃子孙各方相约为例,凡阁厨锁钥,分房掌之。禁以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不开锁.”范氏族约甚至规定:“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摈逐不与祭。”阮元还指出:“范氏以书为教,自明至今,子孙繁衍,其读书在科目学校者,彬彬然以不与祭为辱.”

——据虞浩旭《阮元与天一阁藏书楼》整理

材料三 公共图书馆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它的特点是: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的学术中心,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就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藏书的主要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中一则材料主要情况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范围中国世界(欧洲)
1000年—1500年宋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出现罗盘针(指南针)突火枪,《清明上河图》、宋明理学逐渐形成、明成祖设立内阁制欧洲文艺复兴、西方近代科技兴起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500年—1700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抵达中国,并与徐光启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英国光荣革命
1700年—1800年雍正帝设军机处欧洲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北美独立、法国大革命
1800年—1900年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法里德·扎卡里亚《美国.新闻周刊》


请回答:
(1)11—16世纪是世界近代历史社会转型的酝酿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在“历史机遇”面前有利于社会转型的表现和结果并分析原因(原因按角度归纳特点、只答四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的表现。归纳概括11至19世纪欧洲的时代特征。(时代特征按角度归纳从三个方面思考)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展开,结合所学给予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战爆发后,对激进的妇女运动持反对态度的英国政府率先宣布给予妇女普选权。战后,一些欧洲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这主要是由于
A.战争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秩序和结构
B.战争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C.妇女在战争中的社会作用显著增强
D.交战各国政府希望稳定前方将土军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贯穿其中的一个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救亡图存
D.实现社会主义
2019-02-02更新 | 178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8—2019学年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卷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材料二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材料三 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 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 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争论的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的?
(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教育考试改革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二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三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表达的思想诉求,并说明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并说明造成不同的根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绫罗之聚亦见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尝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织机;到189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玉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 :17世纪,曼彻斯特由军事要塞发展为工商业城市小镇。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据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底,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彻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彻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0 .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2016-11-27更新 | 720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