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6 道试题
1 .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而新思想、新文化又推动了政治、经济新一轮的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摘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二 换句话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付出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而获得了某种补偿。1912~1919年初的中国知识界的价值重建运动,可以视为象征。
──摘自许纪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从“左”的理论和路线的束缚中再次解放出来,挽救了党和国家,挽救了社会主义,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在改革开放的关犍时期,邓小平突出强调“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并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摘自《人民日报》
(1)结合史实说明在“龚、林、魏”之后晚清士大夫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的具体表现。
(2)材料二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付出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而获得补偿”,谈谈你的理解。
(3)材料三中所提的两次思想解放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进步思想文化出现的条件。
2013-11-06更新 | 4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第171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妥协”。
他(袁世凯)同起义各省在南京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同盟会领袖进行谈判。……(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拥护民国,他就辞职,让位给袁世凯。几乎所有爱国者一致同意的是:中国必须有一个代表各省的议会;国家必须统一起来,以防止外国干涉(指日本)。……儿皇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在南京被选为总统,于3月10日在北京就任。通过这一系列特殊的妥协,中国避免了一场持久的内战、一次下层阶级的起义和一场外国的干涉。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
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孙中山(1924年1月)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场“妥协”的认识。
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按思维层次给分。
第一层次: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一则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
第二层次: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多则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
第三层次:能综合多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多则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
2012-02-11更新 | 4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铁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下列关于近代铁路的史料。
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后不久,清政府以“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的理由,禁止火车行驶。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武汉很快发展成中国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之一。
截至1911年,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九千多里,并控制了其中的94%。
1936年,粤汉铁路株韶段通车,湖南一万余名船夫和挑夫因此失业。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修建铁路对近代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要求:条理清晰,角度多样,并有总体认识)
2010-07-30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德国学者哈耶克说:“从长远来看,人类的事务是受思想力量指引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长期运作于中国的农业自然经济,是一种少有商品交换、彼此孤立的经济。在这种土壤中起来的极度分散的社会需要高高在上的集权政治加以统合,以抗御外敌和自然灾害,而人的统合力量则来自专制君主。因此,“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乃是农业宗法社会的必然产。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概括“尊君传统”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结合秦汉时期的史实指出该传统在思政治实践方面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其对后世制度演变的影响。
近代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汇中,不断嬗变更新。某班同学以此为主题搜集了三段材料:
①张之洞《劝学篇》: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经文,而必先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决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弛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②郑观应《盛世危言》: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③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演讲:
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 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2)请任意选择其中的两段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并结合史实说明其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贡献。

(3)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自由主义能够大行其道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前期自由主义面临的挑战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影响。
1978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这开启了一个长达l/4个世纪之久,年均两位数经济增长率的年代,中国经济也得以转型。有学者指出:“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两次大的思想解:效,都是在邓小平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
(4)结合所学概括两次思想解放讨论的主题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10-04-10更新 | 9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
5 .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
(1)史料研习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辑万里①,乃不僭位号,不传予孙,而剑为②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腰腰乎三代之馈意③,其治国常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④,……米利坚和重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无恶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⑤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         结合1787年美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2)理论指导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共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秩序,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理论来源
基本主张
实践过程
结果
孙中山

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建立中华民国,但未改变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
马列主义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3)社会调查
调查历史见证人,了解北京市民对50年代新社会的感受。请参照示例,任选一个题目说明调查理由。
答题示例
调查题目:1950—1952年农村土地改革
调查理由:了解当时农村废除封建剥削关系、农民获得土地的感受。
调查题目①: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
调查题目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调查题目:(写出序号)            
调查理由:
(4)问题讨论
日本、西欧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对这一时期这些国家经济繁荣的原因,有不同的认识角度。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事实加以概括。
角度l:经济因素
角度2:政治因素
2010-03-30更新 | 7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卷(北京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点,并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扩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