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3-07-10更新 | 2494次组卷 | 1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北京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新旧民主革命的交替,由于革命道路的曲折,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不是出现一次革命高潮,两次革命高潮,确是三次革命高潮……这三次高潮应该是:

第一次是资产阶级领导的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

第二次是国共合作的1927年大革命即国民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府;

第三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

三次革命高潮是新陈代谢的集中体现,都要求全局性的变革……但是近代中国多次出现了这样的政治革命高潮,却没有出现过产业革命高潮,社会经济的新陈代谢没有跟上政治、思想上的快速步骤……这就给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负荷。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初级阶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一种理论,而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转折中却是一个不可跨越的事实。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1)任选材料中所述“三次革命高潮”中的两次,说明它们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经济上的“沉重负荷”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其取得的成就。
2023-04-09更新 | 26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北京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线索。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是自农业在几千年前被缓慢发明以来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葡萄牙人的航行,将世界上两个充满活力和财富,却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西班牙的航行,则让两个曾有人居住,但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


——【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


(1)结合材料一和如图,判断“葡萄牙人的航行”路线是图中的(填写序号),“西班牙的航行”路线是图中的(填写序号)。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行给世界和欧洲带来什么影响。

西方民主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始于英国思想家洛克发表的《政府论》。洛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反对“君权神授”,认为每一个人的权利都是天赋的,不可剥夺,从而率先提出了“天赋人权”的口号。孟德斯鸠等提出了民主制度的构想。平等、民主、自由和人权这些原则最初是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提出的,至18世纪逐步被融进了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中。

——摘编自伍柏麟等主编《新编政治经济学》


(2)概括以上材料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英国棉纺织品生产及出口状况
英国棉纺织品产出总值(百万镑)英国棉纺织品出口价值所占比例(%)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地区所占比例(%)
欧洲亚洲中东
178417865.420.442.800
1824182633.152.649.96.42.8
1854185656.961.329.424.712.4

——数据引自晋兰天《国家与市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


(3)概括以上图表所反映的变化,依据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运用预算政策刺激需求,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70年代出现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其共同点是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此后西方金融资本在缺乏公共部门有力监管的情况下强力扩张,美国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演化为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世界性经济问题。

——摘编自李景治、林苏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4)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方面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调整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1-06-21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
2021-03-31更新 | 581次组卷 | 26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史学家称:“世界近现代历史一般有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属于民族解放运动范畴的是
A.欧洲共同体成立
B.不结盟运动建立
C.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D.苏联解体
2019-08-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北京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按照戊戌变法的时间线索将以下地点排序,正确的是
①菜市口——戊戌六君子就义地点   ②颐和园仁寿殿——光绪帝接见康有为地点
③松筠庵——公车上书发生地点   ④安徽会馆——强学会成立地点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
2019-12-1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2年,徐蓝主编的《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通过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论述,将15世纪末16世纪初直至21世纪初的世界历史合为一体。全书以近代早期的世界全貌为开篇,然后以时间顺序为经线,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国家关系的发展演变,西方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等五个方面为纬线,进行整体论述,注重历史事实和发展趋势,长时段地勾勒人类历史不断走向现代化、走向全球化、走向多极化、走向进步的过程。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序言


根据材料中书籍的编写思路,选取其中一或两条线索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9 . 下面所列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项史实,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主题是
A.新中国初期外交
B.外交关系的突破
C.新世纪外交成就
D.新型区域合作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以下是某学生所做的知识线索图(箭头表示因果关系),中间空项应该是
A.价格革命
B.《拿破仑法典》
C.启蒙运动
D.《人权宣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