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服饰文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反映时代风貌,折射时代变迁。

材料一

①鲜卑拓跋部于公元258年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建立代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1)依据材料概括北魏时期服饰文化发展趋势,从史料角度分析北魏墓葬出土文物的价值。

材料二   中世纪意大利女性的基本服饰为长筒型衣裙,头戴长到膝盖的面纱或头巾,外罩长及脚踝的斗篷。14到16世纪,服装成为身份和地位的显现,新兴中产阶级渴望像贵族一样炫耀他们的财富。妇女争奇斗艳,男子不拘礼节。服装式样变化,衣料品种增多。东方服饰中的装饰和纽扣被欧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纽扣或宝石,甚至内衣纽扣也用宝石装饰。


(2)依据材料概括14-16世纪意大利服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封闭已久的国门再次开启,源自西方的喇叭裤成为人们展示自我改变的重要方式,如一阵旋风传遍神州大地。喇叭裤的流行对中国服饰文化影响深远,从此中国开始采用A字形服装轮廓,青年男女开始崇尚西方人的体型,身材高挑成为当时人们择偶的重要标准。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头脑更加开放,开始从80年代的盲目追风当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冲击着中国人的心灵,培养着中国人对新事物的接纳力,显示着人们明亮乐观的气息。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力增强,中国服装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一部分人不再满足服装的实用功能,转而追求服饰的舒适性和时尚美。与此同时,中式服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场合。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女孩身穿的中式旗袍点燃了旗袍复苏的火焰。2008年“青花瓷”系列服装成为北京奥运会服饰的主角,很好地诠释了典雅的中国服饰文化。

——摘编自吴志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服饰文化的嬗变》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
(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分析合理、总结归纳准确)
2019-01-2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战国时期货币流通区域分布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各诸侯国都实行独立的货币制度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货币流通
C.诸侯争霸促进了货币制度的统一
D.思想文化繁荣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3 . 下表列出了1917-1940年欧洲主要国家社会发展部分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①苏联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②斯大林模式产生了积极作用
③各国指标变化与其起点有关系
④苏联社会生活水平超过西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8-09-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历史5月综合练习二模试题
4 .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对这份奏折解读正确的是
A.希望兴办民用工业辅助军工
B.希望政府开采煤铁改善民生
C.建议增加投入解决资金困难
D.建议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5 . 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

材料一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赵歧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摘自《孟子》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个城邦(国家)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柏拉图国家观念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产生,提倡发展农工商业,通过振兴实业,解决民族危机,实现以富求强。这一思潮推动中国实业发展浪潮。甲午战后至20世纪初,清政府鼓励官民从事工商业活动。1898年设立矿务铁路总局。1903年设商部,出台了《商律》《破产律》;等经济法规和规章制度。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1908年大清银行成立。此外,传播科学技术和实业知识的民间经济实业团体、实业报刊杂志开始出现,1897-1911年,创办的各类实业报刊约有31种。

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先后成立实业部、农商部。1912-1923年间制定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70余项经济法规,内容更合理、详实,更具可行性,涉及农宁工、商、矿、一渔、、林业等多方面。1913年,成立中国银行作为中央银行,颁布《劝业银行条例》《农工银行则例》《实业银行条例》等文件,形成中国银行体系和银行制度。此外,自20世纪初抵制美货以来逐步兴起的国货运动在辛亥革命后蔚然成风,,中华国货维持会成立。

——摘编自李星《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研究》

(2)依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后至29世纪初中国实业发展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期实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概括民国初年实业发展条件的新特点。

材料三中世纪的欧洲,教权不断扩大。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4、16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主权具有绝对性、永恒性特征,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受限制。15、18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发展了国家观念,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擅变》

(3)阅读材料三,对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8-04-07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建设项目集中在轻工业领域B.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彻底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D.体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

7 . 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也是经济联系不断加深,逐步形成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的过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唐代对外交往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15—19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项说明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方面改革行政垄断性的外贸体制,实行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贬值,推动了一般贸易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还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1978-2008年的30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规模提高了123倍。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也从开放之初的第32位成为第2大出口国和第3大进口国,一些重要商品的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一个重要成员。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地位迅速提升的原因。

2018-01-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题
8 . 下图为法国政体演变过程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妥协是法国政治文明的特点
B.法兰西第一帝国是封建王朝
C.君主派和共和派长期反复较量
D.通过渐进的制度改革走向共和
9 . 交往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墨子·亲士》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原因。
材料二
晚清外交机构表
机构名称
设立时间
机 构 职 能
南洋大臣
1844年
由两广总督兼任,专管中国南部沿海通商口岸交涉、通商、海防等事务。
总理衙门
1861年
清朝中央机构,掌管与外国有关系的一切事务,如签订条约、通商往来、修筑铁路、修造轮船、购买外国机器、架设电线、派遣留学生、兴办新式学堂等等。
北洋大臣
1870年
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外务部
1901年
清朝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班列六部之前”。同时,陆续增设了商部、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

(2)阅读材料二,对晚清外交机构的发展演变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阐述影响晚清外交机构变化的历史因素。
材料三   194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二战后到20世纪五十年代,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一直保持相对强势的地位。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国尼克松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其他主要西方国家货币也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不再承担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1980—1985年,美元进入升值期,此后到20世纪九十年代,美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强势地位逐步得到巩固。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美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地位的发展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6-11-27更新 | 10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统练文综历史试卷

10 .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文化传承的平台,学校发展铭刻着时代的烙印。

材料一宋朝简明学制图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注:

国子学:最高学府,招京朝七品以上子孙为学生。

太学:招八品以下子弟或平民优秀子弟为学生,主要学习儒家经书、《内经》《道德经》《庄子》等。

辟雍:太学分校。

四门学、广文馆:准备参加科举的预备学校.武学:宋朝始设,为应对外患培养军事人才。

律学:设断案和律令两个专业。

书学、画学:主要学习书法,绘画专业课程及《论话》等理论课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官学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东京大学于1877年成立。东大模仿德国大学的做法,国家主义色彩浓厚,文理科比例为6:4,鼓吹“法科万能”,为日本现代化培养出数以万计的政治、技术官僚和高级研究人员。到19世纪末,日本大部分阁僚均毕业于东京大学。到世纪之交,日本的医科大学借助于兰学时代的雄厚基础,已接近国际水平。1878-1900年共培养35200名大学毕业生,基本上满足了日本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此外,日本认真学习西方的实业技术教育制度,注重中等技术专科人才的培养,到1900年中等实业技术学校已有290所,为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日本工厂,企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熟练、敬业的技术员和技工。明治时期的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大学创办的背景,并简述其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三1898年7月,光绪帝批准总理衙门上奏的《大学章程》,置仕学院。12月京师大学堂开学,设诗、书、礼、仪及春、秋六科。1899年,中西并学,除经史外,开设算学、格致、化学及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普通课程,另立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为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教育的开端。

1902年,师范馆开学招生,甄拔各省绩学之士。振兴实业为其办学宗旨之一.1907年,进士馆改为法政学堂。1909年,始筹办分科,设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各科俱以预科及译学馆毕业学生升入,近代意义的大学初具规模。

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校,总监督改称校长。1917年,蔡元培任大学校长,整顿校规,祛除弊习,停办工、农各科,专办文.理、法三科。全校学生增至两千人,校中又创设各会,如进德会、哲学会、理科化学演讲会、雄辩会,体育会、技击会、阅书报社、学生储蓄银行、消费公社等。

——摘编自《北大简史:京师大学堂到2l世纪的北京大学》

(3)阅读材料三,对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8-01-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