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权利与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国明朝的黄宗羲认为私利是与生俱有的,正是由于有个体的私利,才合成了天下的公利。他主张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
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认为一切存在物都有他们的法,人在自然状态下,应当首先想到如何保存自己的生命。他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
(1)依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共同点反映的历史状况。
材料二 世界专利制度发展大事记
1623年
英国制定了《垄断法》,规定专利权人在国内有权制造和使用该发明,专利权期限为14年以内等。
19世纪中期
美、法、俄、德、日等国先后实行了专利制度。
1883年
法国等11个国家发起签订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确定了各成员国在制定工业产权法(包括专利法)时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
1970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它的一个重要的宗旨就是促进专利的国际保护与国际合作。
1977年
西欧成立欧洲专利局,负责欧洲地区的专利审批工作。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成立,该机构是非洲地区法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性组织。


(2)阅读材料二,对专利制度的发展演变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专利制度发展的背景因素。
材料三   1898年6月,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在上海诞生。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女学章程,女子教育初步获得了合法地位。到1909年,中国已有公私女子学堂308所,女学生总数多达14054人。1905年,上海、广州等城市妇女开展了抵制美货的反美爱国运动,要求美国废除歧视华人旧约,反对虐待华工。在1907年的收回利权(收回列强从中国攫取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运动中,上海女界保路同志会为沪杭甬铁路收回商办作出了重要贡献。武昌起义爆发后,19岁的女子吴淑卿与黎元洪据理力争,要求从军北征,最后终于获得批准,招募了一支数百人的女子军,在汉口和南京同清军作战。1912年4月,在湖南女性唐群英等人发起组织下, “女子参政同盟会”成立,为女性参政而斗争,唐群英率领会员五次向参议院递交请愿书,要求女子参政。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中国妇女权利及地位发展的表现。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 . 经济转型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根本变化。经济
转型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历史上一些国家抓住机遇成功实现经济转型。
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篇》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一些国家以西方先进工业国为榜样,进行经济转型的探索,请从材料二的图中选出这一类型的国家,并结合所学说明选择理由。
材料三 1919年9月,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派人在北京石景山筹建名为“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即首钢的前身)……日本投降后,石景山炼铁厂由原国民党政府接管,正式更名为石景山钢铁厂(简称石钢)。战争时期,石景山钢铁厂野草丛生,设备陈旧,30年仅产生铁28.6万吨。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景山钢铁厂,该厂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国营的钢铁企业。1958年,国家投资2.4亿元人民币对石景山钢铁厂进行扩建和现代化改造,结束了这里有铁无钢的历史。1979年首钢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承包制改革,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力地促进了首钢的发展。从1995年首钢开始实行集团化改革,建立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2010年首钢钢产量已达到3154万吨。三十年来,首钢累计上缴国家利税600多亿元,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首钢集团的发展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5-04-02更新 | 3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丰台区高三上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图为1912年中华民国征集国歌时的一首国歌拟稿。歌词为:“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解读正确的是
A.“开化早”——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
B.“旧邦新造”——仿效君主立宪政体
C.“飘扬五色旗”——倡导国内民族平等
D.“世界和平永保”——废除列强在华特权
2014-02-22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4 . 中国史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商朝祖先)、后稷(周朝祖先)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史学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前者史家,不过记载事实;近世史家,必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
今日欲提倡民族主义,使我四万万同胞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乎?则本国史学一科,实为无老无幼、无男无女、无智无愚、无贤无不肖所皆当从事,视之如渴饮饥食,一刻不容缓者也。……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前者史家”与“近世史家”史学研究的不同点。
材料三 《历史研究》于1954年2月创刊,到1966年5月停刊。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界就许多问题进行了争鸣和讨论,《历史研究》是开展学术争鸣的一个重要园地。1966年6月以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历史研究〉是资产阶级史学的反动堡垒》等文章, 1967年,《历史研究》被迫停刊。1974年国务院下发通知,指出“为适应批林批孔和国内外阶级斗争的需要”,决定出版《历史研究》。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鼓励学术争鸣,召开学术会议;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摘编自宋德金《<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历史研究》发展变化的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4-02-22更新 | 12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