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漫画通常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耐人寻味。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室面临着信任危机B.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C.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转型D.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增强
2 . 下图为1920年德国人绘制的一幅名为《吞下苦果》的漫画,画面左侧被紧紧束缚表情痛苦的人意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右侧人群代表协约国。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有(       

   

①显示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发生根本转变
②损露了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实质
③体现了凡尔赛体系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宗旨
④反映了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极端不满情绪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07-15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列两幅漫画发表于二战后初期。左侧漫画由苏联人绘制,图中三人正把写有文字的布块缝在美国人裤子上。右侧漫画发表于英国《旗帜晚报》,画中莫洛托夫卫星国(东欧国家)学校的学生经不住美国热狗摊飘来的香气诱惑将头向右转,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作为老师,手持一把大伞努力抵挡并大声呵斥:“鼻子向左转!”。这两幅漫画在同一时期发表,揭示了(     
      
                     《美国式“合作”》(改绘)                         《鼻子向左转》
A.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B.两大阵营的矛盾冲突
C.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D.西欧国家实力的增长
2023-04-29更新 | 463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讽刺20世纪3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漫画,漫画中戴礼帽的人物代表英法两国,后面的观看者代表美国,小旗上写的是“去东方”,盘中肉上写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据此推断,这一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B.英法等召开幕尼黑会议
C.德国撕毁条约突袭苏联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2022-07-13更新 | 287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1934年刊登于《大上海图画杂志》的一幅漫画,名称为《国庆日的版图》。图中文字分别为“国庆”、“国耻”左下角文字为“亚光挥泪作”。下列对该漫画创作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国民党被迫宣布实行宪政B.中国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C.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D.日本加紧对华北地区侵略
2022-03-29更新 | 31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抗战期间,漫画家丰子恺在长沙街头看到一群小孩在公众阅报处阅读“我军大捷”的消息,创作了《儿童与捷报》的漫画,右下角的落款是“廿七年儿童节”该漫画可用于研究

注:民国时期的儿童节为4月4日
A.局部抗战时期民众抗争B.台儿庄战役产生的影响
C.敌后战场儿童关心国事D.抗战胜利时民众的心态
2022-06-01更新 | 28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右面漫画中所示的局面正式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A.德国首都被分区占领B.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C.《华沙条约》的签订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2021-05-0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B卷)
8 . 下图是一幅20世纪50年代的题为《骑士及其旅伴》的苏联政治漫画。画中,一位美国骑士骑着身上写着“马歇尔计划”的瘦马正赶往西欧,他的旅伴——一位身着黑衣的魔鬼正如影随形地跟着他。这幅漫画

①体现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敌对态度
②寓意马歇尔计划会给西欧带来灾难
③揭示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
④创作于美苏冷战的国际关系背景之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 . 如图是一幅有关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画中教皇和基督(代表上帝)分坐在天平两侧的托盘中,天平发生倾斜,下方分别为牲畜和信徒。作者意在宣扬
A.教皇地位至高无上B.信仰上帝方可得救
C.宗教信仰必须放弃D.信徒应该公平交易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不同时代的人对李鸿章外交的评价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指出:“所谓联者(与外国妥协),又非平时结之,不过临时而哫(阿谀奉承)之。”认为李氏并非全然不知“以夷制夷”的不妥,皆因危若累卵的政局,“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时也”。同时批评李鸿章洋务、军事及外交失败,关键在于“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事,不知政治之本原”。

——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1901年12月)

材料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称李鸿章外交犹如汉奸之变相。1907年,《民报》刊发大幅讽刺性政治漫画,并在画下注明“过去汉奸之变相”,李鸿章赫然在列。1918年费行简以秦桧“卖国”比拟李鸿章,称“俗论拟之为秦桧,子不敢议其过刻也”。

——摘编自《民报》、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大陆相关著述有梁思光的《李鸿章卖国史》(1951年),胡滨的《卖国贼李鸿章》(1955年),章回主编的《李鸿章》(1962年),王天奖、李国俊的《尊孔派和卖国贼——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1976年)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着李鸿章“误国”“卖国”论题展开了学术理论辩驳。欧阳跃峰认为李氏“和戎”外交(与外国妥协)是在对中外大势及敌强我弱清醒认识基础上提出的,“谨守条约”并不排斥有理、有利、有节的抗争,且是权宜之计,绝非长久之策。林璧属认为,评价李氏的标准歧异导致评价结论歧异,近年李氏研究过程中渗透着情感因素,其结果导致李氏外交行为的责任难以评判,历史评价的普遍性原则没有得到尊重。

——摘编自盛海生、欧阳跃峰《百年来李鸿章外交思想研究综述》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两者对李鸿章外交的看法有何不同。这反映出社会政治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三,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对李鸿章外交看法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