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河泊所遗址

材料一   上(汉武帝)使王然于以越(南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王未肯听。元封二年,天子以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材料二   近年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河泊所遗址(云南省昆明市滇池东南岸的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挖掘出了道路、建筑基槽与河道等大量遗存。道路路面总体宽约12米,主体部分分层明显。在洪积层堆积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片、瓦当、砖块、红烧土块、铜器、铁器、铜钱等,共计2000余件。其中铜钱有“五铢”、“大泉五十(王莽新朝通行货币)”等字样。


滇国相印                                 益州太守章               遗址中出土的部分简牍残片

2019年,在90号灰坑中发现了官印封泥“滇国相印”,这是继1956年“滇王之印”出土后,古滇国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弥补了传统文献关于古滇国史迹记载的缺失。2021—2022年在河道废弃堆积中发掘出837枚枚封泥,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官印封泥,有“益州太守章”等,涵盖益州郡24县当中的20个地名。此外在周边区域还发现了一些简牍残片,目前已辨认出的文字包括“滇池以亭行”、“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等,是反映当时益州郡行政往来的文书。

——摘编自蒋志龙等《河泊所遗址——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西南缩影》


(1)阅读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中所述史料的类型。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河泊所遗址的历史价值。
2023-05-16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期托名大禹的一篇地理著作。文中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如图)并分成九个等级:雍州上上,徐州上中,青州上下,豫州中上,冀州中,兖州中下,梁州下上,荆州下中,扬州下下。据此分析,《尚书·禹贡》对以下哪种说法的史料价值最大
A.西周时期以都城为中心的分等级统治体制
B.“州”作为行政区划的历史开端
C.战国时期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统一观念
D.大禹时代的国家疆域及行政区划
2022-01-18更新 | 199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牵连致死者3万余人。关于胡惟庸被杀原因,朱元璋口谕:“(胡惟庸)窃持国柄,枉法污贤”,未提谋逆之事;《明太祖实录》记载:“丞相胡惟庸等谋逆”,这一说法被后世史家反复转引。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朱元璋口谕内容因具有主观因素,说法不可信
②《明太祖实录》属于官修史书,说法是可信的
③明初宰相胡惟庸被诛杀的原因存在多种可能性
④探究胡惟庸被杀之因须搜集更多史料加以辨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3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4 . 如图是绘制于中唐时期的敦煌榆林窟佛教壁画《弥勒经变耕种图》,它采用“异时同图”的手法,将农民扶犁春耕、秋季收割和扬场等场面在同一画面中呈现,表现的是“一种七收”场面。该壁画可为以下哪些主题提供史料佐证(     

①主题一: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②主题二:唐代农业生产呈现精耕细作
③主题三:曲辕犁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
④主题四:佛教思想融入中国社会生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托勒密埃及境内的希腊人拥有特权,他们遵守希腊法律,受希腊法庭审判,接受希腊式教育。希腊人享有的这些“待遇”(     
A.阻断了埃及文化在希腊化世界里的传承B.避免了各个族群间的矛盾
C.埋下了希腊军队征服托勒密王朝的隐患D.扩大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力
2023-08-18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历史解释

下表为学者对“历史解释”的不同观点。

序号观点
1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强调人们对同一历史现象,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尽相同,千人千语。

——(美)卡尔·贝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论历史与政治》

2只有因果性解释可以当做严格意义上的一种解释。因果性解释是历史学家超出简单的事件描述,并且将他的研究与科学规律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的基本程序。

——(波兰)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

3每一代就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看待历史和重新解释历史……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

——(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1)分别指出上述学者定义“历史解释”的依据。
2023-05-1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1978年,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北部蒂拉丘地的墓葬中发掘出大量黄金制品,其中一件是贵霜帝国时期的镶嵌绿松石金踝饰。该制品采用中国的“失蜡—失织”技法制作,四周刻着龙纹,中心图案为穿着汉服的人驾神兽驱车而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失蜡—-失织”技法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此地
②金踝饰是中国汉代与贵霜帝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③金踝饰作为实物史料印证了龙已成为贵霜帝国图腾
④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带动亚洲区域文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的著作《历史》以希波战争(前499年-前449年)为主线,共分9卷,每卷都以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缪斯女神的名字来命名,并有各自独立的主题。全书详尽地记录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历史》属于文献史料,有助于对希波战争的历史研究
②希罗多德受希腊神话影响,没有用理性思维方式认识战争
③希罗多德生活在希波战争时期,有可能获得较高价值的史料
④希罗多德对西亚、北非内容的记载是该时期文化交流的反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