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覆盖面遍布全世界。《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与时代风貌。

时间《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到
1978年以前
共12人36次。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吴国桢、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蒋介石、罗瑞卿、陈毅、李富春、达赖、林彪、邓小平、江青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达赖叛逃、“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仿华等

1978年以后
共40余人近百次。国家政要仍占封面人物的主流,上榜次数最多的是邓小平,总计8次。1996年女艺人巩俐登上《时代》封面,随后王菲、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章子怡、李宇春、甄子丹、韩庚等也先后问鼎,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第二军团。此外,伏明霞、刘翔、姚明、李泽楷(李嘉诚之子)、吴仁宝(当代中国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等各界精英纷纷上榜。改革开放、政坛换届、邓小平逝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影星进军国际影坛、港澳回归、SARS病毒、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等

材料反映了“中国形象”的多种变化趋势。请你选取其中一个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017-12-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经学

“六经”作为先秦的重要典籍,经孔子整理后,成为儒家的经典。后来《乐》经失传。汉代,“五经”流传,并出现了对“五经”的注释、训诂等方面的学问,称为经学。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被认为是经学确立的标志,“五经”成为社会公认的经典。此后,儒学的发展便采取了经学的形态。

因儒学章句繁杂,注疏极不一致,唐太宗时,孔颖达等人撰定《五经正义》,后颁行全国。经学至此虽归一统,但长期以来墨守成规,僵化缺乏生命力,明显呈现出衰颓趋势。唐末及五代时期儒家的道德信念逐渐丧失。宋代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重建对儒家道德的信仰,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朱熹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为四书做注,“四书”之名确立。明初沿元之制,尊奉程朱理学,编纂颁行《四书大全》《五经大全》诸书,用于科举取士。

——摘编自姜广辉《中国经学思想史》等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经学的产生与发展。
2023-05-07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

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大事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万隆会议召开;《罗马条约》签订
20世纪6070年代柏林墙修建;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欧洲共同体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0世纪809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柏林墙拆除;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并加以说明。
2021-05-28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宋词从开始的以男女之情为主要题材发展到后来的无事不可入词,这本质上反映了宋词
A.功能非常强大B.社会化的趋势
C.人文情怀浓厚D.较为通俗易懂
2021-02-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沉沦”与“上升”

有学者认为,1912—1923年,是中国社会从“沉沦”到“谷底”并转趋上升的时期。中国社会内部发展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力量迅速成长,并终于取代旧势力开始成为主导社会发展的力量。


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中“1912—1923年,中国社会内部发展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这一观点。(要求:多角度说明,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葡萄牙前总理苏亚雷斯谈及加入欧共体时说:“如果九国拒绝葡萄牙的请求,其后果将是严重的。我们只能孤立的全部依靠美国;要么就沦为某种形式的欧洲古巴。”1986年,葡萄牙加入欧共体。这说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欧盟有强大的吸引力
C.冷战推动了西欧联合D.葡萄牙希望保持中立
7 .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先后与苏联、波兰和民主德国签订条约以改善关系,还与东欧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进一步加强经济联系。这反映了
A.欧洲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
B.北约东扩局面开始出现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冷战对峙局势有所缓和
8 . 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D.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2017-02-27更新 | 623次组卷 | 4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世纪末,有人曾惊叹道:“在1870年以后你就无法编写英国经济史了”。这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B.帝国主义忙于重新瓜分殖民地
C.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衰落
D.英国已经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10 . 1960 年 3 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从大西洋到乌拉尔” 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 年 3 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同时加强了与苏联的关系。1966 年 6 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 术合作协定。材料表明在 20 世纪 60 年代
A.法国日益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C.欧洲普遍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
D.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