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图是15-16世纪某古代帝国的领土扩张示意图。通过这一时期的扩张,该帝国(     

A.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B.建立起完整的法律体系
C.把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海D.大规模传播扩散希腊文明
2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024-05-13更新 | 93次组卷 | 95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下图为《东北日报》创刊九年来的重大报道内容梳理示意图。据此可知,《东北日报》(     

A.见证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B.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C.是研究东北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D.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024-05-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殖民历程示意图。

1 15世纪末—17世纪上半叶 2欧洲列强瓜分前(1876年) 3欧洲列强瓜分后(1914年)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20世纪初,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殖民地民族主义席卷亚洲大陆,形成了20世纪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各种既有民族主义色彩,又有西方先进文化特征的民族主义思潮纷纷兴起,如中国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印度的甘地主义、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等,形成了一场出现于亚非拉各国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出现第二次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掀起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们利用本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逐步转化所获得的驱动力,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创建了民族独立国家。

——摘编自徐煌《20世纪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简述非洲殖民地化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以来西方国家殖民非洲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以来亚非拉国家民族主义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非拉国家掀起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三次浪潮”的背景。
2024-05-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三省六部示意图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与之前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功绩。
2023-12-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6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散乱频繁B.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023-04-13更新 | 324次组卷 | 64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如图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对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小封建主通过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B.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封君与封臣的关系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2023-05-22更新 | 150次组卷 | 69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六力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生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和印度。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序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示意图中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的航行路线(用图中序号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图二工业革命成果扩展示意图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标志性科技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97

美国

克隆羊“多莉”诞生


(1)材料一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一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结合各中心经济水平指出,这种转移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科技改革的决定、条例内容(摘编)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

科研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要与企业之间协作和联合,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

关于扩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自主权的暂行条例(1986年)

科研机构在保证国家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承接各种科技任务。根据科研机构的性质,采取合同制、基金制和包干制管理形式,合理应用国家科研经费,多途径开辟经费来源。

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年)

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型科技体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部署信息技术、节能技术、新药创制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路径以及建设若干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大学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发机构。

——摘编自侯波《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改革的历程和经验》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改革的特点,并说明科技改革的意义。
2023-02-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20世纪90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