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2 . 吴国封地郭郡所管辖的皖南地区,铜矿储量丰富,且铜质优良。《史记》还记载,“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这可以佐证汉初(     
A.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B.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C.中央集权存在重大隐患D.外儒内法理念影响地方治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劝课农桑”是历代皇帝倡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也是地方官吏的职责之一。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如宿州一石碑上记载的“民获所利,刻石以颂刺史”,即用以铭记该官员推广“淤田法”使当地农业获得发展的事迹。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也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总之,我国古代的农业技术的传授与推广大多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的。

——摘编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漫话·中国古代农业教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官员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于研究唐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何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子·显学》记载,儒家思想自孔子以后便分化为八个不同的学派,尽管自汉武帝以来,儒学以经学的形式在此时期内取得了相对统一的和明显的发展,但仍存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分。魏晋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受到其他思想的冲击。进入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也进一步动接,经学在此时期发展出了南宗和北宗两大派别。考察儒家思想的自身发展史,可以看出在唐代以前,儒家思想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内部的统一,这一状况,一方面不利于重新恢复和稳定儒学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封建中央集权的维护。

材料二   随着唐代社会政治的统一,也就必然要求社会在思想文化领域统一。在这种背景之下,唐代统治者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求以及科举制在唐代的大力发展和完善促进了儒学在唐代前期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经学在唐代前期实现了初步的统一。唐初、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在全国范围内兴办教授儒家经典的学校,大力推行儒学。唐代的科举制度规定儒家经典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唐太宗于贞观四年(630年)命孔颖达等人撰写《五经正义》,主要以南北朝时期的经典义疏做底本,再由孔颖达作疏,在此基础上结束了儒学内部的派别之争,从而使儒家思想得到了统一,实现了儒学在其发展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内部统一、作为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教科书,《五经正义》成为所有考生的必研之书,这就使得儒家经典得以在一个极大的范围内流传,大大增强了儒家思想在唐代社会的影响力。《五经正义》是由统治者官方颁布的标准定本,这就确保了儒家思想的官方正统地位,使得其成为唐代的官方意识形态,也确保了其在与佛教和道教的争夺中处于主导地位,由此儒家思想以经学的形式在唐代前期达到了其自身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李冉《“安史之乱”与唐代后期的儒学复兴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之前儒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问题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前期儒学发展的表现。
2024-02-29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5 . 《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记载,秦代朝廷督令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吏大力兴办铁农具冶铸作坊,并将其生产的产品出售或赁借给农民。秦代这一做法意在(       
A.增强与诸侯争霸的实力B.提高冶铁铸造技术
C.促进土地的开发与利用D.变革土地所有制度
6 . 据《明史·湖广土司传》记载,“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渐染风化,以格顽冥。如不入学者,不准承袭。”该规定(     
A.旨在通过教化加强边疆管理B.巩固了改土归流的成果
C.反映了明朝教育体系的发展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政策
7 . 《后汉书》载:“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武威郡治所)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后世出土的敦煌汉简有“远客”“东方来客”“有客从远方来”参与“通关市”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A.农耕经济呈现衰退趋势B.边地出现工商业市镇
C.朝廷加强对西域的管理D.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8 . 【中国古代岭南移民】

材料一   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积数年之功,攻破岭南。这些遣戍的秦兵,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到秦二世时,又应南海尉赵佗“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之请,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秦始皇在岭南并入帝国版图的同一年,即“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即岭南)……以适遣戍”。这批遣戍的人数大约为50万。汉朝的典章制度多袭秦制,一些在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斗中的失败者,也往往被发配到岭南。

——摘编自段塔丽《秦汉王朝开发岭南述论》

材料二   明代祝允明记载,“(广东)惠州壤邻汀赣,奸民实繁”,指的是流民众多。嘉靖年间,永安县(今紫金县)山谷中多良田,流民杂居,迁入者多自江西、福建来,也有从潮、惠诸县迁来的。和平县建县时,有自福建来者,操客家音;也有自江西来者,操水源音;由此构成和平县的两大方言。万历年间,博罗县有来自本省的客家人迁入,也有来自闽漳的移民。粤北地区的外地移民主要来自福建和江西,福建的来自客家人居住之汀州,江西的则是来自毗邻粤北的赣南。以闽汀客家人为主的移民自宋末元初大量迁入以后,形成了广东梅县一带最早的客家人居住区;明代闽汀人和赣南人继续迁入梅县,赣南人遂融入客家人之中。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岭南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相比,明代岭南移民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9 . 武昌起义后,时人记载:“咸丰壬子(1852年)武昌之失,抚臣而下司道府县全城殉难,绅民之死者更不可数计。此无他,将吏知死官之义,士民报作育之隆。由死节之多,即可决恢复之易。今武昌之陷,奔逃迭报,殉节罕闻。此我国之大耻也。”这折射出当时(     
A.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B.清廷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困境
C.国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D.立宪运动致使清政府民心尽失
10 . 16世纪晚期的中国文献中开始出现了有关辣椒的记载,但此时辣椒多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的;18世纪中后期,辣椒作为餐桌调料在中国部分地区流传开来;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在中国种植,“辣文化”覆盖人口超过5亿。材料深刻反映了(     
A.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B.中国人地矛盾的激化
C.远洋粮食贸易的兴盛D.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