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前后共铸五次半两钱,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刘彻所铸半两依次为榆荚半两、八铢半两、五分钱、四铢半两。汉朝半两钱按版别大致上分为六种。因错范戏制还出现了少数“半半”钱和“两两”钱。


          

1相关参数:径2.4厘米,穿1厘米,重2克,右两左半,红斑绿锈,锈色自然,字迹清晰规整,符合四铢半两的形制。

2相关参数:径2.7厘米,穿0.8厘米,重3克,右两左半,红斑绿锈,锈色入骨,字迹可识,符合四铢半两形制。

——摘编自安平《汉传形四铢半两二品》

材料二     在中亚的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发现最早的圆形方孔钱是汉代的半两钱,数量极少;五铢钱的出土量非常大,仅在新疆和田买力克阿瓦提遗址,就曾一次出土45公斤的五铢钱。自汉至明,历代中原王朝的钱币在新疆都有出土,范围之广,种类之全,跟中原地区基本上没有差异。中原陷入割据、战乱的时期,中亚地区也自己铸造钱币。如龟兹国铸造的小铜钱,就是采用范铸技术铸造的方孔钱。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国家在自铸的货币中,保留了圆形方孔的形制以及重量单位“铢”。如高昌国的高昌吉利,回鹘汗国的回鹘钱、日月光金钱,突骑施汗国的突骑施钱以及昭武九姓的各式粟特文钱,钱币上的铭文或铸汉字,或铸当地民族文字,也有汉字和当地民族文字合璧的,但它们的形制都是圆形方孔。

——摘编自王永生《丝绸之路上的圆形方孔钱——兼论五铢、开元通宝的国际货币属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半两钱制作和发行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亚丝绸之路沿线出土大量圆形方孔钱可印证的历史信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
B.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
C.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
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
2020-04-29更新 | 686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中先后出土了8根王杖(又叫鸠杖,如下图)以及《王杖十简》等。从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皇帝给高龄老人“赐杖”的制度在汉朝被正式确立,老人凭王杖有诸多优待,王杖象征着长者不可侵犯的地位。据材料可知(     
A.汉朝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B.王杖具有尊老敬老的意义
C.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形成D.独尊儒术后赐杖制度建立
2022-04-15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精创预测卷(河北专版)
4 . 据考古发现,汉代的简牍墨迹出土地区多集中于西北、江淮、中原一带。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西北地区甘肃的简牍和江淮地区阜阳的简牍。据此可知,汉代书法的发展
A.深受地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B.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D.为后世书法的发展奠定基础
5 . 近年考古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3/92年—前59年)墓,出土有两枚印章(见下图),还有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印章沿用了秦统一文字的字体
B.精美器皿大多出自田庄手工业
C.竹简木牍可能记载有佛教经典
D.王国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6 .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是“鹳鱼石斧彩陶缸”,出土于黄河中游,距今约6000年,在2003年它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永不可出境展出的67件文物之首。该文物最有可能属于(     

A.龙山文化B.大汶口文化
C.二里头文化D.仰韶文化
2024-03-09更新 | 19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亚地区阿伊哈努姆遗址(约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希腊人物和神像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的鎏金银盘、大夏和印度古钱,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A.迄今已知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B.亚述帝国统一两河流域的见证
C.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D.古希腊人建立海外城邦的例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文物、历史遗迹、文学作品等都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史料,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观察如图,下列文物、历史遗迹、文学作品与其产生(出土)的地域匹配正确的是(     

①卡尔纳克神庙   ②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   ③“悬诗”   ④桑奇大塔
A.①B.②C.③D.④
10 .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