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08年,光绪(38岁)和慈禧(73岁)先后离世,引发了民间的种种猜想。关于光绪死因,有学者整理了如下史料:

材料一

史料1        “清之亡,虽为隆裕(光绪的皇后),而害先帝(光绪),立幼主,授载沣以重器,其祸实归于孝钦(慈禧)也。”

——起居注官恽毓鼎《澄斋日记》

史料2       “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张仲元、全顺、忠勋请得皇上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陷。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关紧闭,势已将脱。谨勉拟生脉散,以尽血忱。人参一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水煎灌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三十四年皇上脉案(三月二十四日立)》中最后一条

材料二   为了研究光绪的真正死因,一些史学家历时三年,进行《清光绪帝死因专题课题》研究,现节选部分实验过程和数据如下表:

对比实验1

结论1

①光绪尸体(经过科学测定头发中的砷含量比现代人正常砷含量高出2400倍)


②同时代隆裕皇后的遗骸(经过科学测定光绪帝发砷含量比隆裕皇后高261倍)


③清代草料官的干尸(经过科学测定光绪帝发砷含量比其高132倍)


对比实验2

结论2

④研究者又两次采集光绪棺椁内、墓内和清西陵陵区的环境样品,分析表明,光绪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是其棺椁内物品最高砷含量的83倍,是墓内外环境样品最高砷含量的97


对比实验3

结论3

⑤研究者又与慢性砷化物中毒者进行了假设类比实验,观察到如下对比结果

⑥研究人员对光绪帝衣物进行详细检测后,发现大量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其尸体胃腹部,并由里向外侵蚀衣物


(注: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帝尸体上砷化物是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检测数据部分,均系北京市公安局张新威先生提供。)

——摘编自戴逸《光绪之死》


(1)根据材料一的两则史料,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的实验过程和数据,分别试写实验结论。
结论1
结论2
结论3
2024-01-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关于意大利玉米种植的两则史料。这两则史料可用于(       
史料一

在著名画家拉斐尔(1483~1520年)和达·乌迪内(1515~1517年)的画中,玉米苞种植于花园中,当作花卉来欣赏

史料二

1584年,玉米出现在威尼斯一个农民死后的农场财产清单中。1588年,玉米构成一个农场主送给修道院礼品的一部分。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记载,“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且赖以维生的资源”

A.研究新物种的引进价值的变化B.分析欧洲与亚洲间的物种大交换
C.印证价格革命降低农产品价格D.准确把握玉米传入欧洲的时间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始皇还……浮江,至湘山(君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 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红色)其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始皇)廿九年四月己卯,丞相臣(隗)状、臣(王)绾受制相(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 臣敢请。”制曰:“可。”

——岳麓书院所收藏出土秦简之“秦始皇禁湘山”诏书

材料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麝(卵)觳,毋毒鱼鳖,置罔(网),到七月而纵之。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椁)者,是不用时。

——《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

(1)材料一、二是探究秦始皇是否在湘山“伐树赭山”的史料,判断其史料价值高低,并说明理由。研究此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治理角度简评秦始皇。
4 . 如图为宣传画《赤脚医生颂》(1972年)这幅画作(     
A.具备了史料与艺术的双重价值B.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
C.展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D.宣扬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2024-01-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七调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展的展品(部分)

海昏侯墓,源自刘贺始封海昏侯国“太祖”之号。《汉书》记载有豫章郡十八县孔子徒人图漆衣镜部分(孔子、颜回像)5200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
万贯五铢钱10余吨,近200万枚。黄金器物总数达478件,金饼385枚。青铜器、玉器、漆器、衣物丝织品等。异域风光文物。如具西域文化特色的独角羊形意的银质当卢。

注:海昏侯刘贺为汉武帝之孙。

——根据海昏侯博物馆公众号信息整理

材料二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海昏侯墓相关文物展品对研究西汉政治、经济、思想和中外交流方面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的主要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所产生的影响。
2023-11-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即位后,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芙”等币量不一的货币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中央政府收回铸币权……铸造新的五铢钱……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至唐武德四年(621)废止,前后跨度为733年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汉武帝时期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制度。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两”、“五铢”等。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泰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使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并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摘编自王学亮《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现状及其国际化展望》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货币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过程及趋势。
7 . “斗浆”,即“斗茶”,指以竞赛方式比较茶叶质量和品茶技艺高低的活动。《斗浆图》是南宋时期画作,作者所绘六位提瓶支茶者,皆身着宋装,每人各持一套茶器,有提瓶注茶者,有擎碗品茶者,动态造型各异。茶瓶均为敞口,长嘴,大提把式,置竹篾提器中,另有竹篾编制的精巧碳篓和碗盒。该图反映出(     

            斗浆图
A.宋代商业空前繁荣B.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C.作者关注市井生活D.文人画具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把敦煌壁画的著名故事重新绘制并拍摄为动画片《九色鹿》。下图为今天看到的壁画原图(图1)和动画片的图画(图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1属于第一手史料,图2属于第二手史料
B.图2真实地还原了图1的原貌
C.图1只有历史研究价值,图2只有传播价值
D.图1有助于图2的传播和普及
2023-10-17更新 | 7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有关棉花的一系列历史考古发现。

发现一:考古学家在距令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发现二:“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摘编自希罗多德在印度旅行时的记述

发现三:下图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棉布单、棉布方巾等汉晋时期的棉织品。据研究显示这些棉布很有可能来源于古印度地区。在新疆尉犁营盘汉晋墓地还出土了100克棉铃壳的籽棉。

材料二   全球棉花生产、消费中心的转移

注:图中代表棉花生产、消费中心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和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的三则考古发现对研究棉纺织业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球棉花生产、消费中心的空间变化,并做出合理分析。
2024-01-30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在上古时代,我国先民就开始制作一些陶器。《逸周书》记载:“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洞穴,发掘出残陶器90余片,全是夹砂红陶,质地粗糙。据此可知(     
A.历史结论应时代发展而变化B.考古资料更具历史研究价值
C.实物史料增强了文献可信度D.古籍文献中所载可信度最高
2024-0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