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周代亲属制度中,兄弟行辈长幼排序常称:伯、仲、叔、季。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白虎通义·姓名》中说只有嫡长子才能称伯,例如伯禽。庶长子只能称孟,例如鲁国的大夫孟氏。这(     
A.优化了血缘政治B.体现了宗法观念C.减少了家族纷争D.规范了等级秩序
2024-03-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省级联测考试(四)历史试题
2 .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时,《海国沿革图》各图均有古今地名对照,排序上先世界后中国;《地球正背面图》和世界各大洲分国地图排序上,先是东西两个半球图,然后是各大洲图,最后是各分国。这说明魏源(     
A.意在“师夷长技”B.突破了传统世界观念
C.最早开眼看世界D.世界地理知识的丰富
3 . 阅设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商王)名天乙。见于《世本》及《荀子·成相》篇。而《史记》仍之。卜辞有大乙,无天乙,罗参事谓天乙为大乙之讹。观于大戊。卜辞亦作天戊。卜辞之大邑商,《周书·多士》作天邑商。盖天、大二字形近,故互讹也。且商初叶诸帝,如大丁,如大甲,如大庚。却大戊。皆冠以大字,则汤自当称大乙。

——摘自王国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材料二   司马迁《史记》中列传的最初排序是《伯夷列传》《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开元二十三年奉皇帝的旨意,将“老子、庄子”一篇升为列传之首。放在伯夷之前。清代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唐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三年敕升於《史记》列传之首,处伯夷上,于昔藏宋刻《史记》有四,而开元本亦其一为。”

——摘编自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

材料三   西人言富国学者,以农矿工商分为四门。农者地面之物也;矿者地中之物也:工者取地面地中之物而制成致用也;商者以制成致用之物流通于天下也。四者相需,缺一不可。与《史记》之言,若合符节。

——摘自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1)根据材料一,简析王国维认为商汤当称“大乙”而非“天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修改《史记》中列传择序的目的。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研究《史记》的特点,并概述影响学者研究《史记》的因素。
4 . 将下列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史实,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向联合国提交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并以压倒性多数票获得通过。
②一袭灰布中山装的周总理走上讲台,第一句说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他说,虽然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客观存在,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③戴高乐总统向法国外交部下达指示:“从国际法的观点看,只有一个中国,而且所有中国人都这样认为。”
④中苏实现高级会晤,并指出:“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A.②③①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
2023-11-10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升学班)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殷商时期,中国北方地区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体系;西周春秋时期,伴随冬小麦在北方的广泛种植,打破了以往春种、秋收的农事时间节律,古籍中也多见“春秋冬夏”的四时排序,“四时”观念逐渐萌生。据此可知(     
A.铁犁牛耕推动了社会变革B.先秦四时观念具有神学色彩
C.古代历法服务于农业生产D.农业成为商周时期主导产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关于科举和教育领域变革事件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②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③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④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2022-07-14更新 | 6797次组卷 | 60卷引用:河北省实验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30~1930年“世界”语料前5高频共现词丛表

排序共现词频共现词
11593主义
21114革命
31056中国
4981各国
5863文明

——据邱伟云等《走向新世界: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世界”概念的形成与演变》整理


根据如表、如图中的相关信息,从1830年至1930年“世界”语料前5高频词中任选一词或多词,指出其对近代中国走向新世界的价值,并根据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祸患常积于忽微,中国各朝代不同历史阶段都面临不同的社会新现象与统治隐患,下列社会现象或隐患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②“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教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③“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
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
A.②①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