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74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广西的书院发展与中央在西南地区实施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政策交织运行,王阳明任两广总督期间创建南宁敷文书院,后历任流官都曾重修敷文书院。明清两朝,地方兴学之风自东向西逐渐扩展,形成了独特的广西书院文化景观。明清时期广西书院的建设(       
A.旨在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B.促进了经世致用思想的传播
C.体现了儒学渗透民众生活D.有助于构筑大一统思想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读如图信息。图中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岭南地区(     

A.新式耕犁的推广B.生产力领先全国C.中医药事业繁荣D.社会秩序较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英国战地记者维利尔斯(1852—1922)的回忆录中描绘了如下场景:(旅顺)那些不幸的店铺掌柜和市民……举着大山岩(日军第二军司令官)的安民告示,准备欢迎和接待日本士兵,然而他们却被残忍地射杀在自家门槛上。下列事件与该场景相关的是(     
A.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C.日本阻挠国民党政府二次北伐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的沦陷
4 . 1929年,天津转运商边筱亭等人在谈及铁路运输渐减之原因时说:“揆诸当时民生之状况,疑经济之艰窘,已不堪忍受,乃军阀淫威,只知聚敛……捐税之重,无与伦比”;“我国各路,原来运费,比各国都重……于数年运费,又加二五”;商民视陆运为畏途,多改道于河海。这说明,当时中国(     
A.铁路技术相对落后B.军阀割据导致政局动荡
C.北方水路运输便利D.民族经济发展环境恶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先民们经过夏、商、西周时期的交融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华夏民族共同体。随着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与发展,华夏民族进一步吸收、融合边疆民族,发展成为人数众多的汉民族。经过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内迁各民族以华夏自居,中华民族的内在联系与整体性逐步加强。隋唐大一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发展与华夏认同,而此后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背景下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发展,华夏认同发展为超越族类文化认同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认同。元朝规模空前的大统一促进了中华各民族间的交融凝聚,强化了这种超越族类的共同体意识。历经明、清时期各民族的交融发展,华夏作为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认同,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身份标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渐清晰,并在近代各族人民反对列强入侵的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化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根据材料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国内聚落考古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中期已出现中心聚落和普通聚落的分化;仰韶文化晚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城。龙山文化时期,城邑逐渐在各个地区涌现,聚落分化为城邑聚落与城邑之外的普通聚落。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贫富分化的出现B.特权阶层的逐渐形成
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D.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
7 . 古埃及雕塑家着重刻画人物的头部,其他部位则雕刻得十分粗犷、简略,这通常使雕塑显得僵直、呆板,没有丝毫的感情流露,而古希腊的雕塑家时时刻刻考虑的是如何在人物姿态的优美与形象的自然之间找到平衡。这种不同(     
A.证明自然环境影响文化发展B.说明人文主义传播范围狭窄
C.表明两地不存在文明的交流D.根源于两地政治经济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所示为史籍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体现出该时期(     
史料出处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左传》
“关市几而不征……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
“(子贡)废贮(贱买贵卖)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史记》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B.商人活动不受限制
C.全国市场初步形成D.人身依附关系松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29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有70多项,到1931年增加到124项。在接受技术援助时,苏联注意了项目的选择,使技术援助集中到冶金、机器制造、汽车制造、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农机制造等部门。这(     
A.凸显出计划经济体制特征B.表明苏联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C.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埋下了苏联经济结构失衡的隐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的混合政体在理念上则凸显对“周政”和“秦政”优势的正当继承。但这种以血缘和硬实力为基础的平衡缺乏稳定性和韧性。……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摘编自《潘妮妮:汉初混合政体与儒家制度化的“间隙显现”——中华帝国初期政治发展的一种观察视角》

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武帝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元代行省制度的什么特点?据此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
2024-05-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