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年)的基础教育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

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内容
中江藤树在基础教育问题上,可分为“幼少(当时指12岁之前)”和“成人”(当时指1216岁)两个阶段。在“幼少”阶段,父母务必用心防止孩子沾染贪念、任性、憎恨、相争、轻视他人之恶习。逐步使其养成谦让之美德,无论事体大小,都能尊卑有序。在“成人”教育阶段,应让孩子就教于明德而品格高尚之师
山鹿素行人在幼小之时,言行任性是自然的。批评世间只知爱孩子而不知教育孩子的行为。提倡自儿童懂事起“戒其邪恶、发扬正义、培养勇气,但不能为此而采用恐吓、威慑等手段。对孩子亦不能欺骗、撒谎”。而且“人之天性各异,故应分轻、重、清、浊而教导。七岁通言语之时,宜好好为其择师选友,切不可损其品性”
贝原益轩认为儿童应从小近善人、就善道;提倡儿童教育内容应“随年龄段而不同”;“六岁新年时,应开始教他一、二……万、亿等数名和东西南北等方位名”……儿童十五岁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时,即使天性“迟钝,亦应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通晓《小学》《四书》等的大义”

——摘编自赵世海景华薇《日本江户时代的基础教育研究》

材料二   1874年,一位名叫梅契年科夫的俄国学者应邀到东京教外语,由他撰写的《回忆明治维新》,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记录了明治初期日本社会的风貌。其中,他对日本当时的社会教育尤其感慨:当时日本的社会教育普遍程度之高令人惊叹,就连车夫、苦力、女佣等底层百姓一有空就看书,尽管那些小册子多是通俗小说之类的读本,但也可见日本社会识字率之高。据他了解,明治前江户城里青少年的就学率达到7086%,识字率超过50%,而在同时期的欧美工业发达国家,英国的识字率是2025%,法国是14%,沙皇帝国的首都莫斯科约为20%

——摘编自周朝晖《江户时代的“教育热”:日本如何成为教育大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江户时代基础教育思想的特点,并谈谈这些思想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社会教育普及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2 . 18世纪后期,英国急需一批能读会写的商业掮客,为此殖民当局把英语教育引入印度,还第一次以立法形式制定了针对印度的教育政策,仿照伦敦大学模式建立印度第一所大学,与此同时,技术学校和医学校也在印度建立起来。英国的这些举措(     
A.客观上推动了印度近代化转型B.表明印度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C.体现出早期殖民掠夺的野蛮性D.重构了印度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
3 . 十六国时期,入主汉地的各族一般都自称是炎黄等的后裔,如夏国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世居幽朔”。匈奴贵族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尤好《春秋左氏传》”。这些现象体现出(     
A.浓厚的华夏认同观念B.国家统一的必然趋势
C.强化集权的政治理念D.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
4 . 美国学是对美国历史和文化进行跨学科与综合性研究的学术领域。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政府和私人机构的资金、人员资助下,美国学开始在日本和印度传播,并逐渐完成学科制度化进程。美国还以此为跳板,推动美国学向亚洲其他国家不断传播。美国此举(     
A.意在对亚洲诸国实施和平演变B.折射出冷战范围走向扩大
C.旨在促进国际学术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国际局势逐渐缓和
5 . 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这一言论(     
A.强调教化在治国中的作用B.体现了儒家对人性的思考
C.反映小生产者的政治理想D.得到统治阶层的积极支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的三大治世,一是成康之治,二是文景之治,三是贞观之治,突出表现为政治上风清气正、吏治清明。成康时期处于奴隶制社会,当时的统治阶级已经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治政理论,主张选拔品德高尚的人为吏,周成王临终仍嘱咐其子要“务在节俭,毋多欲”。汉文帝施行以德化民、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生产,“亲率群臣农以劝之”,以示爱民之心。贞观年间,唐太宗治吏态度鲜明,明确表示“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善的监察机制。历史上王朝兴衰治乱的规律表明,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吏若廉平,则治道兴。

——摘编自孙德魁《中国古代治世与吏治的关系及其对从严治吏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三大治世时期的吏治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治世与吏治的关系。
7 . 五四运动前后,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派崛起,他们运用若干史料,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红楼梦》是作者的自叙传,并猛烈抨击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排满思想的“索隐派”,认为其研究“内容烦琐、荒诞、陈腐而又反动”。新红学崛起主要是由于(     
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B.政治剧变导致主流思潮的根本转变
C.历史解释需要不断地被重构D.读书人的文化品位得到实质性提升
2024-07-03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6世纪,西班牙人从美洲将番茄带回欧洲。番茄因其颜色艳丽,与龙葵(含有一定毒性的植物)相似而得名“狼果”,并成为观赏性植物,直到18世纪才作为蔬菜在欧洲广泛种植和传播。这表明(       
A.番茄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B.传统理念影响对新式物种的价值判断
C.番茄推广破坏了当地的生态D.人们对番茄食用价值的认知较为模糊
2024-07-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0余年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先后经过了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走向实现、从一国走向多国的行进历程,或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现、从一国到多国的行进历程,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走向”更侧重于渐变中的完成过程,具有动态性;“到”更侧重于完成时,具有标志性。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实践步入低潮甚至沉寂时期。与此同时,开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表明,社会主义不仅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反而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社会主义从初步探索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或从改革到再改革的发展,既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态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林建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当代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现、从一国到多国”的具体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的表现,并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秦政权制定多种律令来保障文书的制作、传递与保存、其中文书制作的格式和规范称为“式”。例如,里耶秦简中的行政文书,就严格遵循了“式”的要求。“式”的推行说明秦代(       
A.统一了文字度量衡B.依靠严刑峻法统治
C.文书行政的标准化D.地方治理日趋完善
2024-06-30更新 | 1672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