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讲话中曾说:党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下面名言与之最接近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施政用“王道”D.“人之性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援引当年彭德怀战后报告中的原话指出,“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价值在于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4 . 在罗马帝国早期.政府大兴土木,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其根本目的在于
A.确立神权的统治地位B.树立统治者的个人权威
C.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D.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有人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年代”是指
A.16世纪荷兰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18世纪荷兰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19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工厂”
2019-06-06更新 | 193次组卷 | 3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论,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9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唐海英《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不移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如何“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并领导了哪些革命斗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道路”的实践成果。并说说你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含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C.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纪念大会上讲道: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次大会纪念的是
A.一二·九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提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 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摘编自吴楠《民族精神调查报告》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