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1915年,以高(阳)保(定)为中心的织布区域内,共有平面(织)机五千六百余架,至1919年增至两万一千余架。此间,织布之风“很快传布到离城四五十里的农村”,“人民几有织布为主,耕地为辅的趋势”。这一区域织布业的发展(       
A.缘于民族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B.改善了近代工业的结构
C.得益于引进新的商业经营形式D.实现了“富强救国”目标
2024-04-16更新 | 210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埃及国王森沃斯列特一世出生名字的写法是是国王的头衔“拉神之子”,国王的名字被框在一个椭圆形中,椭圆的右侧有一道象征土地的竖线,意谕法老是神佑护下的大地之主。这表明古埃及(     

A.全国土地掌握在国王手里B.拉神被民众奉为众神之主
C.国王借助神权来维护统治D.象形文字的发展日益成熟
3 . 2023年10月19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当前,联合国总部的重要机构没有一个设在人口占全球60%的亚洲,几乎所有总部都在美国和欧洲,联合国系统的工作人员的代表性还远远不足。他意在强调(     )
A.发展中国家的成就突出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性D.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柳宗元认为佛教有些内容与《论语》符合,激烈反佛的韩愈实际上吸收了佛教的一些理论。当时各佛教宗派不同程度吸收儒道精神。道教也学习儒家,开始讲礼义、忠孝,模仿佛教制订教规戒条等。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A.思想统一兼容并包B.三教融合催生理学C.儒学主流地位丧失D.文化呈现多元特征
5 . 18世纪,现代板球运动在英国逐渐形成。进入19世纪,板球运动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哪里插着英国国旗,哪里就有板球运动”。印度的板球运动发展迅速,土著精英被吸纳为俱乐部成员,优秀的板球手还代表英国参加比赛。由此可见,板球运动的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     
A.体育运动走向商业化B.符合英国殖民扩张的需要
C.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适应国际交流的发展形势
2024-03-15更新 | 533次组卷 | 1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的手工业行会在唐宋时代称“行”,宋、元至明初称“团行”,明中叶以后称“会馆”、“公所”和“公会”,另外也有称“帮”、““会”等的。较之中国,英国手工业行会出现的时间较晚,它们大约形成于亨利一世统治时期,那时一些城市的毛纺织业中已经有了手工业行会。两者的共同点是(     
A.具备管理城市工商业的职能B.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职能
C.控制生产规模减少恶性竞争D.由地缘群体发展演变而形成
7 . 对道德的个体来说,在技术化时代,人往往更多地同机器打交道,这容易使人因相互隔离而变得孤独,逐渐失去人情味。同时,科学技术也使人对物质的欲望不断膨胀,人们更加重视眼前的物质利益。这表明现代科技(     
A.带来了社会道德困惑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D.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8 . 16世纪晚期的中国文献中开始出现了有关辣椒的记载,但此时辣椒多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的;18世纪中后期,辣椒作为餐桌调料在中国部分地区流传开来;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在中国种植,“辣文化”覆盖人口超过5亿。材料深刻反映了(     
A.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B.中国人地矛盾的激化
C.远洋粮食贸易的兴盛D.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全国性漕运体系被打破。曹魏在河北平原上修凿了白沟、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等运河,在黄淮平原上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广漕渠等运河,先后建立起以邺城、洛阳为中心的北方漕运体系。东吴开凿破岗渎,挖娄湖,凿横塘,辟航道,建立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据此推知,当时(     
A.北方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B.动荡时局影响经济交流
C.东吴财政明显落后于曹魏D.北方水利建设优于南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有南海航线和东海航线,以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为起点,向东通往朝鲜半岛、日本,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欧洲。其中,南海航线是主线。据记载,西汉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瓷器、茶叶等,从东南沿海起航经今越南、泰国、缅甸等,到印度换取香料、染料,然后从今斯里兰卡经新加坡返航。印度商人将中国商品经红海运往埃及开罗港或经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再由阿拉伯商人经地中海运往希腊、罗马的城邦。唐、宋、元时期,在广州、泉州侨居的外商达万人乃至十万人以上。宋代以后,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愈益发达。明代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超过和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王喜成《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及其重要作用》

  材料二 18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逐渐被建立并开拓。当时国际商品流通的主流已是大宗机器制成品,如皮棉、棉纱、纺织机、煤炭、运输工具及各种工业半制成品,还有工业生产急需的大批农产品和矿产品。这一时期的贸易,如英国进口的棉花量,1785年为1840万磅,到1861年猛增为12 亿 6140万磅。这时,粮食、棉花、矿石等大宗商品几乎全在交易所中成交。这时的世界市场还是由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所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摘编自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近代世界贸易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