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随后颁布《鄂州约法》,其中规定“湖北军政府当局以都督与其任命的政务委员和议会及法司机关构成之”“都督代表湖北军政府当局,总揽政务”“议会由民众于人民中选举议员组织之”“法司机关由都督任命之法官组成,依法审判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这表明湖北军政府(     
A.开始引进西方民主政体B.落实了三民主义的要求
C.保障了武昌起义的成功D.尝试民主共和政权建设
2023-10-20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包头铁路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认为周朝采用的封建制,致使地方方国或封国权力过大,中央政权无法对其有效 控制,最终采用了郡县二级制的治国方式。西汉初期,刘邦吸收周代的封建制和秦朝二级制 的优缺点,形成西汉特有的既有封国存在,又采用了二级制地方行政层级的体制。到了东汉 末年,原来只是虚设的州演变成一级行政机构,三级制的地方行政层级体制就此形成。隋朝   对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层级体制的混乱局面进行了有效治理,主要做法是撤郡、并省州县, 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二级制地方行政层级体制。唐朝进一步对州县进行合并,同时,设立 “道”来划分监察官员的巡察区域。唐后期为了边防军事需要设立方镇(亦称藩镇),道与方 镇逐渐融合,演变成了一级行政机构。于是,地方行政层级体制从原来的二级制变成三 级制。

——摘编自宋学文《中国地方行政层级体制的历史嬗变规律辨析》

材料二宋太宗吸取唐朝失败教训,“杯酒释兵权”,对节度使“收其支郡,夺其兵权,制其钱谷”, 不许地方州郡一级长官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并派文官担任州郡长官。又以天下土地   形势,根据交通线设置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分置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   司、提举常平司,分别掌管地方的军、政、刑、财,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对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而言,行政层级少,则管理幅度大,容易失控;行政层级多,则管理链条长,效率低下。因而,地方行政层级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存在一个可容忍的变动区间。地方行政制度的这种内在要求,接纳中央集权演变而来的新的高层政区,必须使原有的高层政区级别逐层下降,或取消,以保持地方行政层级的相对平衡。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县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博弈往往处于震荡变动之中。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至唐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规律。
3 . 我国《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照顾。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退役军人应予照顾……对偏远地区的报考者,经省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的,可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这些规定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     
A.取代了党管干部的人事制度B.侧重于扩大人才选拔实施范围
C.招录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D.重视结合本国实际和实质公平
4 . 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相继通过法律确立了文官制度。这些法律规定职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公开发表政见,对政府任意批评;政府不能轻易地解除文官的职务,文官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这些规定(     
A.保证了政治和管理的结合B.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C.表明西方政党间斗争激烈D.规范了国家政务官的选用与管理
2023-09-25更新 | 692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包头铁路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88年,我国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开始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1993年,国务院部委和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由70个减为59个,机关人数由3.67万人减为2.92万人。199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从40个减少为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1/4,移交给企业、社会中介和地方的职能200多项。这些举措(     
A.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影响B.基本实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C.适应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23-09-25更新 | 223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包头铁路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为1689~1884年英国政治的发展情况(部分)。这反映出该时期英国(     
时间内容
1689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律由议会制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
1701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和罗马教廷教会和好或保持交往者不能继承王位
1721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1832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1876第二次议会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选举权
1884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A.法律是保障国家权力的重要武器B.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
C.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明显贵族色彩D.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渐进性
7 . 《周礼·地官·乡大夫》载:“大询于众庶,则各帅其乡之众寡而致于朝。”《尚书·洪范》中箕子对周武王言,如对政事有疑问,在询问卿士和卜筮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这表明当时(     
A.民众参政热情高涨B.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政治决策
C.天下共主局面形成D.国家治理蕴含原始民主色彩
8 . 明成祖时设立的内阁,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能管理六部。明世宗时,得到皇帝信赖的首辅严嵩,“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这反映了(     
A.相权的上升使皇权削弱B.法定宰相机构裁而复设
C.六部制衡内阁设想失败D.内阁的职权取决于皇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监察御史曹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太监)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后经曹修古申诉,皇帝即刻下令杖责。这一事例可用来说明,北宋(     
A.宦官乱政现象较为突出B.崇文抑武理念得到发展
C.君主对监察官员的维护D.监察体制的严密性加强
10 . 在江苏连云港出土的尹湾汉简中有大量的行政文书,其种类丰富,包括西汉后期东海郡的统计文书《集簿》、官吏的各种名册,如《吏员簿》《名籍》《属吏设置簿》,还有库房的物品账本《兵车器集簿》。这反映出,汉朝(     
A.行政管理水平提升B.官吏选拔程序复杂
C.君主专制渐趋强化D.诸侯王国势力膨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