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公元前5世纪,包括雅典在内的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形道路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混住在同一街区,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体育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位于城市中心。这种城市规划(     
A.体现了希腊城市政治功能的强大B.表明居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C.有利于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D.说明雅典公民生活受到限制
2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的公文程式创荆辟莽,大胆改革,废除称谓上之恶习与文字上的避讳,以平等的姿态与精神始立民国第一个公文程式,影响深远。北洋政府时期虽出现短暂的历史倒退,特别是袁世凯为称帝而逐步恢复旧式专制式的公文程式是对民主政体与近代化公文程式的亵渎,但总的来说,北洋十六年统治时期,基本沿用或保留了民初公文程式的许多做法与精神。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公文程式的改进方面更是高歌猛进,政界、学界、社会舆论一起加入讨论公文程式改进的行列中,极大地推动了公文程式的革命。时人曾谓公文革命的原则有三方面:“一是要澄清封建遗毒,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二是要打倒‘推、拉、拖’的师爷积习,建立分层负责的制度;三是要改良公文体裁,以适应时代需要。”而19271949年的公文程式的改革皆能程度不一地在上述三个方面有所体现。但民国时期的公文程式仍有缺陷,公文文种的封建集权专制的缩影,如令、呈、批等仍旧承袭旧式用法。

——摘编自李章程《民国时期的公文改革与行政效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公文程式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公文程式改革。
3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杜预,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从小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司马昭素闻杜预才能,极力争取他。264年7月,司马昭改制礼仪、法律、官制。杜预认为法律是断案定谳的准绳,而不是穷理尽性的工具,反对烦琐的法律条文和晦涩的辞意。他还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和《春秋释例》等,集解汇集了前人对《左传》中记述的先秦法律制度方面的注释,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左传》注解。268年,杜预向晋武帝建议实行考课制度,按照官吏的实际情况评定优劣。为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他力排众议,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桥。他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不合晷度,修订出《二元乾度历》。杜预曾前后两次上书晋武帝陈述救灾计划。280年正月,杜预命令军队包围江陵,设计巧取乐乡,使部下将士十分钦佩。西晋统一全国后,杜预反对天下安定了就要废弃军备的观点,在任职期间,他始终没有放松部队的训练。杜预的政绩,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赞扬,被称为“杜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杜预被称为“杜父”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杜预功成名就的原因。
4 . 1957年中国一批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医学家和民主党派人士就人口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在重要理论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这场讨论为后来中国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奠定了基调。这一讨论成果的形成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完成B.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双百”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将主权划分的既能使组成联邦的各州继续在一切与本州的繁荣有关的事务上管理自己,又能使联邦所代表的全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整体和满足全国性的需要。联邦政府的义务和权利是简单而又容易界定的,因为联邦的结成就是以解决某些全国性的重大需要为目的的;而各州政府的义务和权利就复杂了,因为州政府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一切细节。当国家遇到重大危机时,从联邦和州政府这两大权利主体的角度看,联邦政府插手原本属于州政府范围内的事务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州政府需要依赖统一的全国性的联邦政府协调各州出现的关键问题,也需要来自联邦政府的一系列政府补助。最终结果是,州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常规,而联邦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例外。

——摘编自托克维尔(法)《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既受革命战争年代的影响,又受苏联经济管理模式的深刻影响,当时人们有一个共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统一,而执行国民经济计划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能。因此,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不仅设立了一系列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而且特别强调了它们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对此,周恩来强调:“现在,为了适应即将开始的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强中央的统一和集中领导,加强中央人民政府的机构。”当时有人作了一首八行押韵诗,归纳了这一政治制度的正确功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委员会开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创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关系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同之处。
6 . 在《罗马民法大全》里,奴隶不能再被随意处死;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父亲不能再享有对子女的诸如生杀予夺权和婚姻权等人身支配权。这反映出罗马法(     
A.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法理念B.强调法律形式重于内容
C.促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提高D.充分体现了公平和正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西北边防危机日益严重,经济受损,茶路受阻。前任官员茶务改革失败。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在督办新疆军务的同时也整顿茶务,实行改革。左宗棠茶务改革的主要措施有:一是豁免历年积欠,消除茶商顾虑,这使许多商人改营茶叶;二是另组新柜,恢复茶销规模,左宗棠既整顿原有东西二柜,又组织了新的茶叶组织南柜;三是改“官引”为“票法”,西北地区的茶商以前靠“茶引”购买茶叶,茶商可随意领取茶引,导致偷税漏税现象普遍发生,“票法”是商民自行领票,政府再严格税制;四是鼓励茶商运销,与外商竞争。持有陕甘茶的茶商过境时,持票者只征厘金二成,其余八成陕甘补贴,解决了甘肃财政问题。通过改革,茶叶销路顺畅,使西北商品经济恢复正常,为平定新疆提供了经济基础,西北军政形势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编自陶德臣《左宗棠与西北茶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西北茶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左宗棠西北茶务改革的意义。
8 . “有迹象令人担忧地表明印第安人表面上热情地接受了新的信仰,但仍然秘密地崇拜他们的老偶像。在那些地方,传教士企图灌输与久已确立的行为典范相冲突的基督教道德方面的教义,也碰到顽强的反抗。”由此可知,当时在拉丁美洲(     
A.不同文化相互交融B.文化差异逐步消失
C.本土文化已被取代D.文化侵略遭遇抵制
2022-09-23更新 | 663次组卷 | 1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军费与财政

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2022-09-08更新 | 3230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中央机构,临摹了唐代的框架,虽有三省,但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二府三司”的中央行政中枢体制,即中书门下掌行政事务,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中枢与枢密院持文武两柄,号“二府”。“二府三司”各有分工、相对独立,惟皇命是从,理论上互不统属。此外还设有台谏系统,“台谏”乃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谏官事权重大,设立初期可“纠绳天子”,随着台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官制改革,取消了“纠绳天子之权”,台谏转而“规谏宰相违失”。在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中央机构难以长期保持这种分权制衡的状态,积贫积弱的局面也随之产生。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材料二   孟德斯鸠最早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这一思想原则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核心,三权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美国的政治分权就是这一思想的成功典范。美国国内政治局势已为接受新型的分权思想做好了准备,加之作为曾经被殖民的美洲人,民众渴望更多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因为可以说分权原则在美国的发展是一种必然。在这种分权原则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机构无权力中心,不存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该原则是一个国家的权力的划分形式,一个国家的权力在谁手中、如何行使,决定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团结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方向,这种制约与平衡也为更多国家所认同。

——摘编自吕艳《美国政治中分权原则的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中枢权力制衡机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原则。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分权和美国中央权力制衡机制的主要不同。
2022-08-05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旗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