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A.保障了文官选拔的开放和平等B.推动了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C.有助于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2 . 2018年12月在北京举行“40年,那些难忘的瞬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图片展”。下列事件最有可能入选图片展的是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
C.中国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时表示,要以中华民国国民的身份致力于两件事,一是享中华民国“国民之自由”,一是尽中华民国“国民之本分”,即发展实业,为实现全民共享幸福和安乐打基础。1923 年以后,他认为,在辛亥革命以后十二年之中,人民不但是没有享民国的幸福,并且年年都是受痛苦,“就是由于革命没有成功”,“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

——摘编自胡雪莲、邱捷《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抗战时期国民党认为纪念辛亥革命就应“完成辛亥革命之目标,发扬辛亥革命之精神”, 因此“吾人必驱逐日寇收复失地,……始可谓完成先烈( 指辛亥先烈) 之志事”。国民党认为要完成中国革命应从辛亥革命中吸取教训,“革命决不能中途妥协”。

中共把抗日战争视为辛亥革命事业的继续,认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把各方革命力量组织联合在一起并能互相尊重、互相策勉,“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正是目前中国所极端需要的”。辛亥革命的惨痛教训,却可以为中国的民族抗战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必须发动广大民众起来参加战争”,不能因为日军暂时优势而发生动摇的妥协倾向。

——摘编自夏卫东《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思想认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纪念辛亥革命”认识上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他们形成一定共识的意义。
2023-01-12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根据下面材料,推断节假日的设立意在
放假日期放假事由及天数
1月1日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放假一天
1月2、3日新年放假一天
3月12日总理逝世纪念放假一天
3月29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放假一天
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纪念日放假一天
8月17日孔子诞生纪念放假一天(限于学校)
10月10日国庆纪念放假一天
11月12日总理诞生放假一天
星期日放假一天

A.强化国民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控制B.建构与政治统治一致的意识形态
C.突出国民党对民国的客观性贡献D.借立法重建宣示自身政治合法性
5 . 1920年5月前后,上海以工人为主体,包括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内的群体,举行纪念“五一”节庆祝大会,大会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据记载,全国各地参加“五一”节纪念活动的工人和知识分子有五六万人。这些纪念活动(       
A.有力声援了俄国的革命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C.有利于新型政党的创建D.促成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援引当年彭德怀战后报告中的原话指出,“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价值在于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纪念大会上讲道: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次大会纪念的是
A.一二·九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8 . 1908年3月,在纪念巴黎公社起义37周年国际大会上,列宁指出巴黎公社的失误在于:是没有“剥夺剥夺者”,二是对敌人过于宽大。据此,列宁认为(        )
A.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B.巴黎公社背离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C.应对资产阶级采取专制手段D.巴黎公社颁布的措施极为不合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一   《金薯传习录》是一部引种、推广、种植和传播甘薯的农业科学史料汇编,是一部珍贵的科学史文献。金薯,即甘薯(学名: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又名甜薯,番薯,地瓜。《金薯录》为清陈世元所撰。其先辈及本人尝经商海外。该书上卷详细记述了其四世祖陈振龙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五月从吕宋引进甘薯经厦门到福州,试栽成功。由福建巡抚金学曾通过行政命令在全省推广栽植,收到救荒效果,因此,众呼“金薯”。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询之夷人,咸称薯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乃伊国之宝,民生所赖,但此种禁入中国,未得栽培,纶父时思闽省隘山阨海,土瘠民贫。……朱薯功同五谷,利益民生,是以捐资买种,并得岛夷传受法则,由舟而归,……”

——摘编自《〈金薯传习录〉及其他》吴亦鹏《金薯传习录》【清】陈世元

材料二   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百姓在福清建立报功祠,以纪念陈振龙引进甘薯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

——摘编自《福州市政府志》


(1)根据材料一,说明甘薯在我国能够引种推广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陈振龙引种推广种植甘薯的意义。
10 .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许多人们通过电视直接观看了此次阅兵。这体现了电视的(  )
A.资讯传播功能B.大众娱乐功能
C.艺术鉴赏功能D.政论传播功能
2018-12-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