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安徽六安战国墓发掘出把精美的宝剑,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漆器、陶器等文物。下列物品肯定不会在墓中出现的有
①青花瓷   ②棉布衣服   ③青铜器   ④曲辕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及其继承者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督导职责、推广优良品种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重点发展东南经济,这促使当地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拼地可改种棉花、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将扎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径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三年中国部分考古发现

名称成果意义备注
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城垣、人工水系、大型建筑及祭祀遗存推动人们深入认识该地区在整个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湖北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青铜礼器,发现青铜铭文近6000字“禹”“夏”等铭文的发现,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新材料。因夏墟遗址考古尚未发现相关文字,有人对夏的存在表示怀疑
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鋬指金杯,融合唐朝、中亚和吐蕃之风于一体对于探讨古代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和青海丝绸之路的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及武器装备它的发现为甲午战争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材料二:近三年世界部分考古发现

名称成果意义备注
新石器时代亨格盛宴在亨格屠宰的许多猪并不在附近饲养,而是从今天苏格兰和英格兰西北部地区带来的。 更像是几个高度团结的社区之间的交往。这似乎与传统认知意义上的奴隶制社会有所不同。
埃及古王国时期墓葬发现一座有大量彩绘壁画的埃及古王国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为埃及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
蒙古银龙之墓鎏金银龙、玉带钩,玉剑彘、金冠形饰、单体龙形器物。看到西方文化、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在2000年前的交汇。该墓地曾出土汉王朝赠与的马车;经丝绸之路传入罗马的器物。
发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科学家在北太平洋海底发现该军舰的残骸。为二战研究提供更详实史料。

上述两则材料蕴含多种信息,请提炼一种观点,详加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合理,层次清晰,不少于160字,不得照抄材料。)
2021-04-0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出土于四川绵阳的经脉漆雕彩绘经络漆人,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识了人体经络穴位的木质漆人(见如图)。该模型全体涂以黑漆,其上刻有供针灸用的红色经脉路径,与《黄帝内经》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该漆雕(     

A.是中国古代医学领先世界的依据B.价值应与医学文献相互印证
C.体现了漆器工艺者丰富的想象力D.构造完整的还原了人体结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最有可能是
A.唐朝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B.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