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37 道试题
1 . 1928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在山东省济南市向国民党军发动进攻,制造了“济南惨案”,大量中国军民被屠杀。日本侵略者这样做是为了(     
A.破坏中国工农运动B.挑起军阀之间混战
C.拆散国共两党合作D.阻挠国民政府北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西方国家忙于应付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借机蓬勃发展。一战之前,中国的民族工业企业(包括官办)为698家,资本3.3亿元,到1920年,民族工业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达到5亿元,6年间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57.7%和54.5%.其中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 中国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设厂高潮。

——摘编自王宝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繁荣“春天”原因分析》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扫除了封建主义的束缚,使得“实业救国论”更加深入人心,许多华侨企业家纷纷回国投资,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一些经济团体也随之成立,如中华实业团、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等,它们主张通过振兴实业来“建设我新社会”,为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摘编自王姗《1895—192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2024-01-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匈奴人集中分布的区域建立了不同于内地的属国和道。唐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羁縻府州,实行羁縻统治。由于边疆地处多民族交汇地带,塞外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和内部边民叛乱的情况时有发生。汉唐两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均采取“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之恩威并施手段,对边疆的少数民族叛乱势力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汉唐两朝通过移民实边、大兴屯田等措施,以发展经济为纽带,以开展贸易为手段,实现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上的往来互洽,为了实现大一统的政治诉求,汉唐两朝统治者一直重视对边疆的文教治理.“宣文教以章其化”.积极推行文化治理方略,以增强边疆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实现边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以及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材料二   唐初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尤其是雄踞漠北的东突厥。唐初集中精力整合内部,而对突厥则采取隐忍防御之策。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至贞观三年(629年),唐王朝国力渐盛,于是战略目标开始从对内转向对外,战略方针也从单纯防御转为积极防御,进而发展为攻守兼备。对外的重点是解除正面的威胁,经过贞观四年(630年)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两次大规模对东突厥的反击作战,唐军先后平灭了东突厥颉利可汗及其余部,灭薛廷驼,平定铁勒诸部,北面的威胁基本得以解除。 于是唐王朝转而向西,经略西域。唐军首先击败吐谷浑,在河西陇右建立起牢固的前进基地.进而征讨高昌、龟兹等国,设西、伊、庭三州,设置安西四镇。到唐高宗时,进一步平定西突厥,唐朝不仅恢复并巩固了在西域的主导地位,而且影响波及中亚地区。至此,唐代治理边疆的战略基本达成了预期效果。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时期边疆治理政策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边疆战略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
4 . 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在全国展开。天津郊区郭庄子青年妇女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她为了投票,等了两个小时才上花车。她说:“结婚是大事,选举更是大事,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新式婚姻得到了推广B.人民的政治参与热情较高
C.群众得到了普法教育D.男女实现了社会地位平等
5 . 秦代妇女从事的行业很广泛,她们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还可以从事纺织业、矿业等商业活动,某些经营有方的妇女甚至得到了秦始皇的褒奖。由此可知,秦代(     
A.重视发展社会经济B.男女地位实现平等
C.社会矛盾趋于缓和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6 .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试策,即以策取士(当时主要考时务策),通过一些有关国家政策的题目来考查考生对朝政问题的处理能力。由此可见,隋朝科举制(     
A.摒弃了传统的选官模式B.注重实用性人才的选拔
C.选官不再看重家世门第D.动摇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7 . 我国公务员选拔制度,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人事干部管理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事干部制度改革成果,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而形成的。这说明我国公务员选拔制度(     
A.以借鉴并吸收发达国家经验为基础B.具有长远而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
C.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形成标志D.是人事干部制度与时俱进的结果
8 . 如表所示为19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外商品贸易情况(单位:百万英镑)。据表可推知,这一时期英国(     
时间年均进口值粮食进口占比/%年均出口值年均商贸总值
1804—1806年55.642.451.0106.6
1824—1826年66.436.149.5115.9
1844—1846年82.033.469.2151.2
A.英国农业出现大幅衰退B.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C.工业革命助长贸易顺差D.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确立
2024-01-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273年8月,元朝政府规定:“凡买卖头匹、房屋一切物货,须要牙保人(行铺交易中的经纪人)等与卖主买主明白书写籍贯住坐去处,仍召知买卖主人或正牙保人等保管,画完押字,许令成交,然后赴务投税。”材料可用于说明元朝(     
A.积极推动各民族交流交融B.重视经济行为的契约规范
C.市场经济行为逐渐秩序化D.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占主导
2024-01-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1929—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5次修订进口税则,其具体情况见如表所示。这一变化(     
时间平均税率
(进口关税占进口货值比例)
时间平均税率
(进口关税占进口货值比例)
1929年以前4%1933年20%
1930年10%1934—1935年25%
1931—1932年15%
A.扭转了中国外贸逆差的局面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为全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D.保障了中国的主权独立
2024-01-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