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朱元璋于1382年仿照宋朝的制度建立了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秩五品,备顾问,却又无与机要,命令“不得平章军国事”,“帝方自操柄,学士鲜所参决”。这一举措说明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C.制衡机制得到完善D.内阁决策权被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两汉时期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在公卿中所占的比例。表中变化说明
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西汉后期东汉
2.7%15.7%32.3%30.3%
A.汉代重视对官吏的选拔B.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C.官员执政能力日益提升D.儒学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智识分子(即知识分子),并非自古迄今,一成不变。但有一共同特点,厥为其始终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之核心。因此一面不陷入宗教,一面也并不向自然科学深入。其智识对象集中在现实人生政治、社会、教育、文艺诸方面。其长处在精光凝聚,短处则若无横溢四射之趣。中国的智识对象与理想生活,很早便集中到人文整体之共同目标上。只有向社会全体服务,才是人生最高天职。于是形成中国智识界之上倾性而热心政治。由治国、平天下转到正心、诚意、修身,仍不是个人主义。若在西方则不然。西方人对智识,似乎自始即没有对普遍全人群而寻觅之旨趣。智识对象亦遂趋于个别化。换言之,则是个性伸展,而非群体凝合。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依据材料提炼出其中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就所提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宋代设路级地方行政建制,并在各路建立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时人评价说:“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是以事权归一而州县知所适从,民听不贰而词讼得以早决。”由此可知,宋代统治者旨在
A.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分权制衡,提高效率
C.事权归一,消除割据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021-09-26更新 | 590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后,对于现实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彼此憎恶、凌夺、斗杀深感不满,主张国家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互不侵犯。这说明当时太平天国的领导者
A.具有朴素的平等外交意识B.放松了对西方列强的警惕
C.已经具有近代外交的理念D.摆脱了农民阶级狭隘思想
6 . 在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时期,在我国传播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农民“报刊潮”,其中多 为以《中国农民》《农民运动》《犁头》为代表的政治性报刊。这一现象表明
A.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B."工农武装割据”已成广泛共识
C.中国的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D.国民革命重视农民的重要作用
7 . 《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仅康、梁等知识分子上书要求拒和、迁都、练兵,与日本决一死战,而且 在清朝统治层内部,官僚士大夫认为割地将使日寇占据辽河以南,逼近畿疆,控扼山海,“陆则拊我之背,水则扼我之喉,早发夕至,防不胜防,是纵豺狼于肘腋之间,权纾患而患转迫也”。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初步觉醒B.导致了地方势力与中央分庭抗礼
C.直接激发了民主革命的兴起D.强化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危机意识
8 . 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卿大夫有助祭的义务,并通过助祭活动接受上一级君主的政命或政事,即“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权力依血缘关系建构B.宗法观念渗透到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
C.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D.分封制利于加强各级政权的隶属关系
9 . 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政府绿营兵和八旗兵肩负的并非只有征战一项,他们还担负着衙门日常勤务、守陵、河工、漕运等任务。清廷还规定“各省水陆孔道之旁,设立墩台,驻宿兵丁,所以护卫行人,稽查匪类”。清廷的这些举措
A.反映了清政府统治的腐朽不堪B.推动晚清军事近代化进程
C.促使满汉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D.不利于集中兵力抵御外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与之前中国人民进行的斗争相比,超越历史地表现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整体性觉悟,参与其中的不仅有起着先锋队作用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及农民群众都以极大热情投身五四运动的浪潮之中。该学者意在表明五四运动
A.青年知识分子发挥了先锋作用
B.是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开端
C.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D.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全新阶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