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以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下图是对这一话语的图示:


——根据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时间消灭空间”这一命题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04更新 | 310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研究司提出的全球卫生治理框架,该图示体现出当今全球卫生治理的突出特点是
A.治理模式的法制化B.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C.参与主体的平等性D.体系运转的高效性
2022-01-12更新 | 410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最后一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某国近代政治制度后,用物理电路知识绘制的图示。由此可知该国(     
A.内阁受到帝国议会的有效制衡B.国民在权力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
C.联邦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D.国家元首握有大权议会仅为粉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清代的雍正皇帝可以代表历代开明皇帝的思维,用儒家治国,用佛家治心,用道家治身体。基本上是多元并举,不仅国家是这样,老百姓也是这样,谁也不排斥,这是中华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

——摘编自余秋雨《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材料二   中国文化的交融创新图示: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建立的,其目的在于分散宰相的权力以强化君权。唐朝继承这一制度,看到的却是分散决策权力的好处。“三省六部制”的第二大优点在于改变以往的个人施政,成为集体施政。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以来,国家行政制度的顶端是统领百官的宰相,并对国家行政负总责。如果对此权力结构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的话,国家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是宰相,皇帝就像是金字塔上的避雷针。汉武帝设立内朝,通过身边的秘书机构直接向朝廷各个部门发号施令,要求政府部门同时向皇帝和宰相汇报,这就侵夺了相当部分的宰相权力。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便在制度上规定皇帝才是金字塔的顶端。

——摘编自韩昇《“三省六部制”从制度上避免腐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间宰相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影响。
6 . 1948年秋,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都发生了更加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也进入最后的战略决战阶段。如图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中的一次战役示意图,这次战役后(     

A.东北地区实现全境解放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C.国民党军主力丧失殆尽D.中国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2024-06-0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图

材料二   下表是2004年我国全国总人口、全日制高校在校生、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指数示意图(以1949年各项数据为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

(1)依据材料,提取有关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信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发展的原因。
8 . 下图是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其中,⑤所代表文明的显著特点是(     

          

                                           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
A.河水定期泛滥带来充沛的水资源并肥沃了土壤
B.形成了城邦,成年男性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数字“0”的概念
D.颁布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024-06-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图1、图2分别是当代专家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考古报告绘制的《隋代运河与(官府)粮仓示意图》和《黎阳仓城遗址遗迹平面图》,图中黎阳仓依山而建,仓窖较浅,应是基于方便转运粮食的考虑。据此可得出的合理结论是,隋代(       

          隋代运河与粮仓示意图                                 黎阳仓城遗址遗迹平面图

                                   图1                                                                    图2

A.国家粮仓建设数量在我国古代最多B.黎阳仓是具有中转性质的国家粮仓
C.东都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D.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
2024-03-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是世界七大古文明示意图。这反映出早期人类文明(     

A.大致兴起于同一历史时期B.区域涵盖世界各大洲
C.发展程度受制于地理因素D.独立发展且自成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