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泉州海关志》记载,宋元明三代对海外贸易管理严格,国内外商人从泉州港出海或靠岸,必须先赴市舶司登记,凡从海外运货抵港,要先经市舶司抽分、博买,即征收关税,否则没收船货并治罪。在宋初,泉州已是“蕃舶之饶,杂货山积”。在元代,泉州海外贸易更是达到极盛,泉州对外通商的国家和地区由南宋时的58个增至98个,进口商品主要以香料、药物为主,出口商品则以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而且最多时进出口货物在400种以上。

——摘编自泉州晚报《宋元市舶司:一部繁荣的泉州海外交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表明,英国需要维持和扩大殖民版图以满足工业发展对于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并将之作为输出资本和转移社会矛盾的场所。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则意味着,英国能够以自由贸易为手段,通过更加高效与隐蔽的方式扩大殖民版图。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则成为“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实践者。因此,英国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经济社会的变化,是“自由贸易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

——摘编自卢玲玲《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影响》

材料三   下面是2001—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与进出口贸易增长率的关系图。

——摘编自侯军强等《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元时期陆上对外贸易场所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市舶司设立后泉州的主要历史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工业革命前英国流行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01—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关系总的趋势。从现代国际贸易的角度,简析图示这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其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例如一个附庸可能同时效忠两个领主甚至多个领主,而所效忠的领主之间又结成复杂的效忠关系……它的基本关系不是国王与臣民,也不是国家与公民,而是领主与附庸。”更符合该学者观点的图示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我国的传统农具到宋元时期已基本完备。据元人王祯所撰的《农书》记载,宋元时期全国有农具105种,其中有许多是宋元时期改造创新、广泛应用的新式农具。以下农具图示左为戽斗图,右为秧马图。(     




这两种农具的使用
A.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B.促进了玉米推广种植
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D.推动了稻作农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有图可用于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历史现象。下列解读最符合图示主旨的是(     
A.赋役繁重导致农民起义B.土地兼并和王朝更替的关系
C.统治腐朽危及社会稳定D.地主阶级与封建王朝的矛盾
2022-12-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8世纪末,中国画师手绘了竹纸制造全套工艺流程工笔组画24幅(图示为抄浆成纸),由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寄往巴黎。该组画在欧洲不断被人临摹,被有关造纸技术的专着争相引用,其中多套彩色摹本今天收藏在巴黎国家图书馆等地。这一史事说明
A.中国造纸术开始传到欧洲B.中西方绘画艺术相互借鉴
C.海禁并未限制中外技术交流D.中华文明促进了欧洲发展进步
2022-05-1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五)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统计的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1999—2021年),图示数据反映出(     

A.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崩溃B.美元的霸权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C.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D.全球货币体系正酝酿新一轮变革
7 . 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中用三幅图示描绘了“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不断变化的空间安排”。对这种空间安排解读正确的是
A.I阶段表现出多极、分离的特征B.II阶段向亚洲集中,但仍分散
C.III阶段集中美国形成单极格局D.棉花产业主导国际分工的变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建立的,其目的在于分散宰相的权力以强化君权。唐朝继承这一制度,看到的却是分散决策权力的好处。“三省六部制”的第二大优点在于改变以往的个人施政,成为集体施政。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以来,国家行政制度的顶端是统领百官的宰相,并对国家行政负总责。如果对此权力结构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的话,国家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是宰相,皇帝就像是金字塔上的避雷针。汉武帝设立内朝,通过身边的秘书机构直接向朝廷各个部门发号施令,要求政府部门同时向皇帝和宰相汇报,这就侵夺了相当部分的宰相权力。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便在制度上规定皇帝才是金字塔的顶端。

——摘编自韩昇《“三省六部制”从制度上避免腐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间宰相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为唐代古荔枝道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成渝两地经济联系加强B.帝国基础建设成效显著
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行政区划打破自然限制
2024-05-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不同途径

对于世界历史从史前的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所遵循的不同途径,可归并为两种主要方式,即非西方式的和西方式的。前者以中国为代表,其重要特征是连续性的,就是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许多文化、社会成分延续下来,其中主要延续下来的内容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后者是突破式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经过技术、贸易等新因素的产生而造成一种对自然生态束缚的突破。

——摘编自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

参照以上材料,以“______向______发展的不同途径”为题,设计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并加以阐释。(要求:将设计内容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