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23-24高三下·辽宁锦州·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所谓“道”的划分,道之下是州统县的地方行政制度,唐太宗贞观初年,把全国分为十道,这时道只是一种监察巡视的区域,巡视道的官员都属临时派遣的性质,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又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常设的“采访处置史”管理,后来地方官吏的权利日益增大,节度使往往兼领道的长官,掌握军政大权,道也成为军事割据区或行政区,于是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摘编自王仲荦著《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在各级地方官的设置上,宋朝基本上是针对节度使的权力开刀的。宋统一后,起初是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在路之下,宋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州、县两级,与州平级并存的还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增设“监司”、“通判”等职,有力地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但也造成宋朝冗官多的弊病。

——摘编自周宝珠、陈振主编《中国历史·宋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唐到宋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两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产生的不同结果。
2024-05-06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B.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2023-11-21更新 | 583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北镇市第二高级中学、北镇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50年,埃及服饰的发展相对稳定。一般来说,埃及人会穿一种短裙申提(最初仅供法老穿用),这种服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仅限上层阶级穿用。服饰的布料多采用亚麻纤维,由于亚麻织物凉爽、轻便,适合埃及的气候。各神殿中的祭司浮雕形象在或长或短的身体外面常穿一件三角形或金字塔形的国裙;伊西斯神殿中的托勒密二世浮雕头裁王冠,王冠的圆柱形基座后部向上延伸,托起了两个花冠,红色花冠代表下埃及,上部的白色花冠代表上埃及,基座和两个花冠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王冠的整体。

——摘自梅利莎·利文顿编著,宋炀译《世界服饰史图典·古代到19世纪的时尚》

材料二15世纪以来,服饰时尚的领导者集中在日益辉煌的欧洲宫廷,包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寻国。欧洲男性服饰凸显肌肉发达、肩膀宽大,女性服饰呈现丰胸、细腰、矮小、圆臀特点,这种造型观念是基于人体解剖学制衣的理念,摆脱了哥特的直线型风格。男女服饰面料都比较豪华,女士往往还佩戴华丽的珠宝首饰。欧洲人对服装的迷恋还体现在服装类书籍的发展之中,仅1560年至1601年间,意大利、法国、佛兰德斯和德国就出版了十几本服装类书籍,这些书籍是木版画作品集和雕版印刷品,其中有很 欧洲的服饰,也有一些涉及近东,非洲甚至新大陆地区的服装。

——摘编自黄士龙《中西服饰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埃及服饰文化所体现的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以来欧洲服饰发展的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而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这主要得益于元代(       
A.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B.边疆管理和内地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C.驿道上设置驿站和急递铺D.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的有效管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美之间开辟了新航线。当时欧亚两洲的商贸发达,但对于西欧、北欧的国家来说,亚洲无疑是千里之遥,而美洲、非洲则近得多。于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开始殖民扩张,他们在美洲创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在利润的驱使下,殖民者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的非洲大陆。这一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随着商贸的扩大,欧洲国家资本积累的需要,全球国际性的人口迁移进入高潮期。两次世界大战阻滞了正常的国际人口迁移,然而战争一结束,国际人口迁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重新划定国家边界,使东欧各国都有人口互相迁入迁出;在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来的殖民者被迫遣返人口回国。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批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里,欧洲战后较快的经济发展,减轻了人口压力,使人口迁出也日益减少。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欧洲移民减少,拉丁美洲成为迁入地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移民人数超过了欧洲。

——摘编自王蓉蓉《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

材料二   在当今世界,国际移民在国家、地区以及全球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较之由发达国家提供的官方援助,移民寄回家的资金成为更加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他们重返故土时还带回了新的技术、经验和人脉。在某些国家,很多经济领域以及公共服务行业对移民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已经相当高。据世界银行统计,全世界的汇款从1995年的1020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约2320亿美元,增加了一倍以上。往发展中国家的数额在全球汇款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从1995年的57%(580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72%(1670亿美元)。根据教育部《2009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从1978年到2008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1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8.91万人。据国际移民组织2001年的保守估计,全世界1.5亿国际移民中,大约有4000万属于非法移民。

——摘编自杨恕《人口迁移:全球化进程中的"双刃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并说明相比于前者,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全球化进程中人口迁移的影响。
6 . 陈寅恪先生指出,“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实质是(     
A.文化的碰撞与交流B.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
C.华夏认同氛围浓厚D.国家统一趋势已显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图一、图二依次为东汉水排、唐代筒车。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图一

   
图二

A.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趋势B.生产工具动力有了新发展
C.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历程D.生产关系发展演进的趋势
2023-12-08更新 | 302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即位早期由贵族做丞相的惯例。之后,汉武帝又让贤良之士“并在左右”与大臣辩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凸显B.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
C.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趋势D.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中国近代史上,某所学校开设的课程有:“1.三民主义;2.国民党史;3.国民党宣言及决议案;4.帝国主义与中国;……15.农民运动理论及策略;16.中国农民运动及其趋势;……27.革命歌;……29.军事训练(教授操练)。”该学校(     
A.设立于敌后抗日根据地B.创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诞生D.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农运人才
2022-12-29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隋唐以来,僧侣们创立了不同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有不同的教义、教规和修持方法,但其思想体系中都大量吸收融合了儒、道等传统思想的内容和方法。这表明(     
A.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B.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尊崇
C.儒家学说失去正统地位D.三教并行局面开始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