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美]杰里·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推行分封制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李斯主张推行郡县制的历史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在任免官吏上的突出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元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
2016-11-27更新 | 465次组卷 | 28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学者徐蓝说,欧共体实行的以一系列《洛美协定》为代表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政策,尽管存在缺陷,却是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探索南北合作的途径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益尝试,更是欧共体希望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加强其欧洲特性的突出表现。这实质上反映了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发展中国家与欧洲结盟
C.美国的影响力在减弱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 . 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的局面
C.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相互投资不断增加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融入国际经济之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占总数的69%。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到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医所。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约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6 .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时就明确宣布:“公司在任何位置上都决不雇佣任何政客”。而到了17世纪下半叶,大批军事人员和政客进入公司,成为“强有力”的统治结构的总管和官员,履行移民、司法、外交和行政的职能。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主流经济思想的改变B.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
C.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D.政治体制与统治集团的变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统计,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全国府、州县级行政单位共有1346个,明末则为1564个。与明初相比,明末各地方行政单位的编制变化不大,但明朝的人口数量从明初到明末翻了一倍还多。据此可以推断,明朝(     
A.地方政府行政职能逐渐萎缩B.高产作物传人导致人口增长
C.基层治理模式更加科学高效D.地方政府规模与人口增长相适应
2024-05-15更新 | 366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题(A)
8 . 1531年,荷兰的安特卫普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威尼斯、热那亚等地不同类型的交易所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西欧的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的纷纷建立D.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欧)中世纪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更重要的是,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这反映了此时西欧(       
A.农奴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B.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D.农奴不再依附于农奴主
2023-11-06更新 | 272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是1949—2018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①处快速上升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②处明显下降与中苏关系变化有关
C.③处有所回升主要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D.④处低速平稳与逆全球化潮流有关
2024-04-17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题(A)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