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后,农村富裕农民日益增多,到1927年大约有100万户。联共(布)领导人看待这一现象意见不一,担心市场发展会导致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增长。同时还要利用工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来加速工业建设资金的积累。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着手改革苏联的农村经济关系,主要是在推行集体承包的同时,广泛实行家庭承包和个人承包的形式,允许农民终身占有和继承土地,鼓励农户独立经营。但由于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左右,且多是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收效甚微,农业发展的低迷状态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农民大失所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摘编自邓倩《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农业改革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推进农业集体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农业政策调整失败的教训。
2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资料搜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人教版《中国历史》


识图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
角色扮演 
(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探究争鸣 
(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鹂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方法探究 
(5)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
3 . “南方谈话”促成了著名的92派,即1992年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据统计,这一年,全国至少有10万名党政干部“下海”经商。在当时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92派”都成功了。这说明“南方谈话”
A.具有激活人才和生产力的积极意义
B.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有的社会体制
C.拉开了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序幕
D.彻底打破了改革开放的思想禁锢
4 . 2019年是巴黎公社成立148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大事件,某高三历史班同学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巴黎公社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②巴黎公社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的
③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政权
④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没有发展到推翻资本主义的程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2019-09-02更新 | 144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中导条约》全名为《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由美国和苏联于1987年12月签署。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范围内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2014年开始的美俄《中导条约》之争,是冷战后新军备竞赛的一个表现,也是美俄全面争斗中的重要一环。俄罗斯希望打破苏联解体后造成的战略劣势,重新回到世界领导国家的地位。而美国则想固化苏联解体的成果,维持其世界统治地位,这候然是一场新的冷战。和冷战时期相比,当前的对峙内容发生了一些根本的变化。冷战时期,苏联占有常规力量优势,美国和其北约盟国更依赖核力量,包括战术核武器。而如今,美国和北约占有常规力量优势,俄罗斯更为依赖核力量。

——摘编自凌胜利《美国为何执意退出<中导条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导条约》签署的背景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冷战后美俄军备竞赛的目的和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4071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8 .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段话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
C.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D.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上的否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018-06-09更新 | 4319次组卷 | 37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标志,它以《兰亭序》局部作背景,主体图案是王羲之所写的“书”字。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主体图案结构形体严整
B.背景文字便于抒情达意
C.书法奖标志兼有楷书和草书
D.主体图案体现东晋书法成就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